今天是: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丹山黑水 丝路小城果蔬香
发布时间:2020-11-09 09:18 | 来源:中国气象报


  甘肃临泽,南依祁连山,北邻巴丹吉林沙漠,黑河、流沙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片独特的绿洲,被誉为河西走廊“塞上江南”“沙漠绿洲”,是古丝绸之路要塞。

  丹山黑水,丝路长歌。今天,勤劳智慧的临泽人民继续在这片热土上耕耘,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严控质量打造“金字招牌”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这里拥有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资源,是传统农业大县和玉米、蔬菜、瓜果等作物重要种植基地。

  中秋节前,在临泽县湾子村西兰花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临泽县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海兵正忙着组织群众采收成熟的西兰花。这里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少、土壤条件好,高原夏菜的种植条件优越。“本地的高原夏菜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管理,生产全过程可跟踪追溯,质量可靠有保证。”方海兵表示,南方夏季正是雨水多的时候,不适合蔬菜的生长,这里的菜错开了南方地区的出菜时间,市场价格自然没得说。

  9月16日,记者看到位于蓼泉镇湾子村的供港澳西兰花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收。庄白羽 摄影

  由于光照等气候条件影响,临泽是我国重要的制种玉米种植基地。庄白羽 摄影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为此,临泽县委、县政府坚持“产”“管”并举,从2007年开始,连续11年出台政策,年均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监管体系、产品认证、品牌创建等进行政策扶持,先后制订20余项生产种植技术操作规范,落实绿色生产措施,形成与国家标准、省市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同时,临泽县委、县政府将全县41个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家畜禽屠宰企业、87家农兽药经营门店和1家农贸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指挥中心、7个镇级追溯点和34个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追溯点,大力推行“产品二维码”追溯模式,确保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此外,因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地膜可以起到增温、保墒等作用,农业大多使用覆膜种植,但它不易降解、回收困难,残留在农田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甚至作物减产。高原夏菜的种植会产生大量尾菜,如果不能合理处理,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

  为解决这些难题,临泽县委、县政府出台废旧地膜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新国标厚地膜,建成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在镇、村相继建立71个废旧地膜回收站点。通过实行“定价回收”或“以旧换新”等措施,临泽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广尾菜生产有机肥、直接还田等技术。如今,当地年加工废旧地膜等农产品废弃物72.8万吨,综合利用率87%,进一步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第一道屏障。

  在县农产品食品药品粮食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庄白羽 摄影

  如今的临泽,每一批成熟的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只有当农产品经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县监测检验中心抽检合格后,方可流入市场。“检测是监管执法的‘眼睛’,我们利用县、镇、村三级监测检测体系,加大农产品抽检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自检力度,确保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临泽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负责人单国铭说。

  从2015年起,全县开始建设全省一流的农产品食品药品粮食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形成以此为核心、7个镇质量监管站为基础、28家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监测网络,真正做到了农产品“出基地”批批检测、全覆盖检测。县里还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全县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9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19个、地理标志产品两个。今年,临泽小枣入选首批“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红桥庄园、枣乐滋、西域等三个商标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使得每位消费者都能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员”。

  “现在,临泽县没有高毒、高残留农药经营点,目前基地使用的农药都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所允许使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有5天至7天的间隔期。县内种植户都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安全间隔期制度,上市的农产品是绿色健康的。”单国铭说。

  依托严格的生产监管措施,临泽产出的葡萄、蔬菜、食用菌等各类农畜产品绿色优质健康、品牌效应凸显,80%的农产品外销至省外大型农贸批发市场。2017年,临泽县被甘肃省农牧厅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11月,临泽县再次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临”字号农产品已成为临泽的“金字招牌”。

  自第二茬高原夏菜收获以来,坐落于湾子村村口的万吨出口商品蔬菜产业园气调保鲜库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着分拣、打包、装箱……将一批批生态绿色西兰花发往南方市场。

  “我们每天给港澳地区供应15吨至20吨蔬菜。因为有气调库和冷链保鲜措施,只需48小时,这些蔬菜就会出现在港澳地区的菜市场里。”方海兵说。

  在临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有关产业发展情况。苏玉君 摄影

  走进临泽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冷链工程项目也相继“落户”在蔬菜生产基地旁。为提高农产品流通量、降低流通成本、增加抵御风险能力,临泽县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民间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投资农产品冷链工程项目,实现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各环节的标准对接。截至目前,全县有34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投资建成冷链设施34座,拥有18万余吨库容量。作为农产品进城的“大动脉”,不断发展的冷链物流让临泽农产品外销半径扩大,实现了农产品错峰销售,提高了产业增值效益。

  

  多元富民 特色产业促发展

  在临泽采访期间,记者发现,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旷野荒滩上种的都是枣树。正值成熟时节,绿叶里密密麻麻的都是暗红色的枣。我国产枣的地方很多,种类也很丰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新疆大枣。素有“中国枣乡”美誉的临泽,其小枣的味道丝毫不输新疆大枣,可谓各有千秋。

  临泽县沙河镇46岁的种植户宋晓红在戈壁荒滩上种植200亩枣树。苏玉君 摄影

  这里有着数百年小枣的种植历史,品质优良的临泽小枣在2008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8年9月23日,在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首届农民丰收节上,12辆满载着56吨葡萄、红枣的货车缓缓驶出红沟村,运往马来西亚、阿根廷、朝鲜等国家,开启了临泽小枣远销国外的新征程,全县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多年来,临泽小枣深加工产品也逐渐形成产业,进入大家的视野。

  2000年,在全国上下国有企业改革浪潮期间,陈惠钰成为临泽县最早一批企业下岗职工。下岗后,她创办过药店,投资建设过农机、农资、建材交易市场;再之后,经多方考察,依靠银行贷款,她成立了全县第一家集红枣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及深加工的科技型企业——祁连红枣业开发有限公司。

  祁连红枣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许多特色新产品,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和增加收入。庄白羽 摄影

  为提高红枣加工产品的品质,陈惠钰虚心求教学习,并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院企科技合作,保证了公司持续有效的研究开发。截至目前,该公司成功研发黑杞枣汁、焦枣茶、临泽御枣、空心焦枣等4大系列20个特色新产品,主导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各类国家专利13项。

  不仅如此,陈惠钰带着临泽的农民群众走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致富路。祁连红枣业开发有限公司对周边群众实行“零门槛”准入式招工,在收购贫困户的红枣时对其给予特殊照顾。目前,该公司生产线上的员工已达50名,平均年龄在35岁至40岁,都是县城周边村的农民。

  在这片热土上,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的还有当地的红酒产业。临泽县地处黑河北岸、合黎山之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昼夜温差,使得种植的葡萄味道鲜、糖分高、品质好。

  丹霞之地,红土葡园。位于临泽县板桥镇的红桥葡萄庄园,也因此得名。2014年12月,红桥葡萄庄园酿酒葡萄标准化栽培基地应运而生。负责建立此基地的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古城村北部荒漠土地资源,先后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5000亩以生产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等酿酒原料为目标的葡萄基地,赤霞珠、贵人香、梅鹿辄等优良酿酒葡萄共计2100亩114万株。为使良好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该庄园还建成2800平方米地下酒窖、3200平方米的葡萄酒发酵车间和灌装车间。

  红桥庄园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帮助周边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庄白羽 摄影

  根据产业扶贫政策,红桥葡萄庄园积极打造扶贫基地,吸收4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为8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1500元,并吸收部分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就业,为他们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红桥葡萄庄园常年固定从业人员40余人,在种植、管护、收获、销售等农忙时节季节性需要用工260余人,常年雇工天数超过200天,每年发放农民工工资300余万元。”红桥葡萄庄园销售经理贾玉莹表示,这不仅补充了农忙时节的劳动力空缺,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促使周边农民在本乡镇范围内实现增收,进一步确保种地打工两不误,使得周围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有了实质性的增加。2019年,该庄园获评甘肃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除了红枣、葡萄,制种玉米、特色林果、草畜养殖等特色产业已成为临泽县广大群众打开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临泽县紧紧围绕“农业强县”目标,坚持一业主导、多元富民的产业发展理念,突出“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4+1+N”(即种畜菜果+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型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落实玉米制种面积24.7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各类特色林果产业面积14.8万亩,产值1.16亿元,食用菌产业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引导农户种植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4.69万亩,发展各类小杂粮0.2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长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整治环境 美丽乡村大家建

  昔日的残垣断壁、破烂圈舍拆除了,乱堆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民居和正在打造中的小绿地、小广场……近年来,临泽县围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三大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与尾菜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六个专项行动,寻求突破,循序渐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全域无垃圾治理进入了投入最多、成效最明显、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临泽县倪家营镇倪家营村秋日景象。庄白羽 摄影

  在板桥镇西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平房齐整、街道宽敞,每家每户的门前都种上了五颜六色的花卉。

  “以前,房屋四周都是农田,没有厕所,更没有暖气;现在,我跟我儿子住了一间60平方米的平房,暖气也烧得暖乎乎的,洗澡的地方有了,院子也有了。”说起住在集中安置点的变化,张桂花老人紧紧抓着西柳村委会文书王磊的手表示,异地搬迁切切实实改善了居住条件,村委会干了件大实事。

  除了建设集中安置点,西柳村还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下功夫,在全村配备环卫设施并建立回收站,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工作。

  近年来,临泽县按照所有镇村全部达到镇平均3辆清运车、村平均1处垃圾收集点的标准,社区平均两个至3个垃圾斗配备标准,配齐配全垃圾清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全面推行“户分类、社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模式,城乡垃圾100%实现无害化处理。同时,临泽县积极实施村庄美化绿化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整治力度,通过村规民约和创评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记者看到,距离西柳村不远的西湾村,中后院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本每户人家的牲畜都饲养在自家后院,这样很不卫生,环境也比较差。”板桥镇党委副书记范宏东说,西湾村坚持集中连片原则,动员群众开展中后院改造,实现了人畜分离、干净整洁的目标。

  干净整洁、花卉盛开的板桥镇西湾村景象。庄白羽 摄影

  在临泽,进行前中后院改造村庄比比皆是,如平川镇芦湾村、倪家营镇下营村。全县按照人畜分离、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大力改造前中后院,整村整社推动“畜禽进小区、后院改庭院、民居变民宿、牛棚变菇房”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改院、改圈、改厕、改炕、改厨,积极建设高质量住房,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不仅如此,临泽县还积极推广秸秆打包、黄贮、青贮、生物质燃料等高效技术,出台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生产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设青贮氨化窖,购置秸秆收割、揉丝、打捆、包膜等机械,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燃料、肥料、菌料“四化”转化利用,实现废物综合利用、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共赢。

  “如今,群众自发参与美化绿化家园、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高了,形成了‘美丽乡村大家建、建好乡村大家看’的浓厚氛围。”范宏东说。

  记者还留意到当地围绕生态环境做了很多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如今,依托丹霞地貌风景与红山湾区水库区位优势,当地已开展14万亩生态公益林供水绿化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恢复流沙河湿地生态特性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临泽县利用丹霞景区和红山湾区水库,建设丹霞生态康养谷暨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庄白羽 摄影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长三角 探路一体化更多可能(构建… 台风“天鹅”重创菲律宾 湖南:“河湖长制”谱就新时代治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超额完成年度… 福建泉州加大力度排查各类污染 防… 福建泉州建立“515”工作机制 保障… 生态环境监测“持续在岗” 福建泉… 3-5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海事监管领…
推荐文章
云南省军地对新任职专武干部进行资… 泰国推广数字化汉语课堂模式 韩国建网上展馆推销军火 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举行 “双11”电商拉动中国国内消费(专… 我国煤炭消费基本实现清洁高效利用… 二〇一六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近… 老国企,迸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