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业内人士估计,当下四川的生态产品价值,应该是全省GDP总量的5倍以上
○试点最大突破是有望改变生态产品“只能拿财政补偿”的境地
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通知,明确在四川省14个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同时,给出试点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生态产品可持续经营开发、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考核、绿色金融支持等六大试点任务。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特别是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四川试点的目的就是探索出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破解过去生态产品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的新契机。
现状:兑现渠道和途径,多数“靠财政”
“把生态产品真正商品化。”谈及试点意义,在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看来,最大突破就是有望改变生态产品“只能拿财政补偿”的境地。
李晟之介绍,自1998年率先启动天保工程以来,四川乃至全国一直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但并未脱离财政补贴模式,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兑现渠道单一且不能反映真正价值。
先看渠道的单一程度。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川内林业资源补贴,主要分为公益林管护补贴和退耕还林补助,均为财政补贴。《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鼓励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限额,探索绿化增量责任指标交易、清水增量责任指标交易等方式,合法合规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作为业内公认最经济、最市场化的减碳手段森林碳汇交易,地处全国第二大林区的四川,迄今为止也只完成了一笔。
再看价值反映程度。业内公认,最早的全国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天保工程启动后的公益林管护补贴。但省天保中心主任黎治富介绍,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公益林管护标准经历了四五次调整。最大的改变,是将补贴标准从5元/亩/年调至16元/亩/年。而这一补贴力度,能否真实反映出每亩森林的真正生产产出,则鲜有论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化,全省相关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化。不过,在本次试点之前,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地方政府在生态产品交易中的角色、实施生态功能区县差异化考核等。
“谁受益、谁买单。”广元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前后,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确立,广元才算在守护嘉陵江中获得真金白银。不过,这并未脱离“财政补偿”范畴——下游向上游兑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仍然通过政府间的行为来完成。
期待:不断将GEP转化成GDP
四川省首批入围试点地区,多数位于全省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等数据和指标居全省前列,是四川主要生态产品供给区。其中广元市入选。
生态产品到底价值几何?“我们正在估算,但肯定不会少。”谈及未来,广元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很乐观。因为地处嘉陵江上游的广元,目前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7.22%,超出全省平均值约17个百分点。同时,这里地处嘉陵江上游,每年出境水量数以百亿立方米计。眼下,作为省内全行政区纳入试点范围的两个市州之一,广元市如能将生态产品持续转化成商品,“钱”景巨大。
那么,全省的生态产品价值有多大?“各有不同的算法,但总的规模是位居全国前列。”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从地表生态来看,四川地处全国第二大林区,又被誉为“千河之省”,GEP(地区生态系统总产值)自然不会少。一个例证是:2017年,中科院曾依托国内主流核算体系,测算出阿坝州的GEP为10376亿元,是当年全州GDP(地区生产总值)的35倍,超过当年全省GDP的四分之一。不少业内人士估计,当下四川的生态产品价值,应该是全省GDP总量的5倍以上。
这些价值到底该如何兑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还有很多配套、基础工作要做。”李晟之表示,例如,目前多地的生态产品价格核算仍然空白,需求对接和金融支撑体系仍待建立。以当下最火的碳交易为例,去年欧盟内部的期货碳交易量,是现货交易量的近20倍。但在川内,碳期货仍然没有放开。这些问题,都要在试点中逐一去破解,最终把GEP变成GDP。(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