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看舞剧“爆款”抒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11-01 09:17 |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看舞剧“爆款”抒家国情怀

  10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宣布“加场”归来,11月19日至21日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连演4场,让四川不少没有抢到票的粉丝大呼过瘾。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仅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2021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中,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红色爆款”舞剧,它们既诚挚地书写着家国情怀,也重新定义了年轻人眼中的红色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红色浪漫谍战 用艺术品质征服年轻观众

  “快接近300场了。”10月26日上午,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统计着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以来的巡演场次。这部红色舞台作品,被不少年轻观众冠上“舞剧顶流”“爆款”等标签,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展现了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并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收到这些荣誉和鼓励,陈飞华觉得很开心,“但最后还是要追求作品的艺术品质。”

  这部舞剧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剧中主角李侠与兰芬假扮夫妻,开启12年的潜伏生涯。

  “电波”的故事发生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因此这部舞剧通过具有烟火气的温情浪漫情节,加上紧张刺激的谍战片段,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

  比如其中登上央视春晚的唯美《渔光曲》旗袍片段,演员们身着各色旗袍,亭亭玉立、婉约如画、曼妙旖旎。她们清晨伴着初生太阳的微光起床,挥动着手里的老旧蒲扇,生火做饭。舞台上,小到被上海人称作“矮凳”“蒲扇”的道具,大到栅栏式折叠电梯门、阁楼上的木质床……营造出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和东方女性独有的美好。

  唯美的群舞后也有动人的双人舞。在动荡年代,主人公被命运裹挟着往前走。只有那一个小小的房间,是属于他最安全的地方——那是李侠和妻子兰芬的家。如同所有平凡夫妇一样,他们在这里过着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生活。而在李侠牺牲以后,他与兰芬隔空的双人舞,将人物的感情通过细腻的编舞娓娓道来,再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这段双人舞也让主演王佳俊、朱洁净等圈粉无数。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舞剧舞美具有电影质感,为剧目加分不少。由于剧中人物和剧情错综复杂,舞台上并没有大量采用传统舞剧中厚重的固定升降的布景,转而使用了三层26条轨道条屏景片,通过电脑编程统一调度,产生快速、连续不断的空间变化,使得舞美既流畅酷炫,又契合谍战紧张、充满悬念的节奏。

  为什么叫好又叫座?团队把艺术看得重,更不低估观众的审美。比如在剧终,景片上会显示:“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这句点睛之语被不少人转发、引用,有震撼之感。但在陈飞华看来,这句话能引起大家共鸣,或许从创作来看折射的是一种遥远的声音——它不同于舞台上直白地喊口号,而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润物细无声地评价这个故事。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80后”青年编导周莉亚与韩真为舞剧加入悬疑、谍战、浪漫、青春等元素。整部剧节奏紧凑、编排唯美,力求从灯光、舞美等各个细节,还原那个年代上海弄堂的氛围,尽力追求真实性、艺术性和可看性。“剧目的品质是核心,只要剧目做得有品质,题材和观众就是相得益彰的。”陈飞华说道,把目光放远一点,还有更多“00后”甚至“10后”的观众,等着我们戏剧工作者去了解,去让他们走进剧场。

  《花木兰》

  “闭关”半年打磨 女性视角塑造“成长系”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舞剧《花木兰》不仅获得“荷花奖”,在全国刮起一阵“木兰风”,主演郝若琦更是收获一批粉丝。这部剧在四川巡演了三次,掌声称赞背后,是一段段闭关独处、深挖内心、拔节锤炼的“闭关”时光。

  区别于动画、电影中的传统花木兰形象,民族舞剧《花木兰》发挥舞蹈的表达特长,在舞台上观众能看到飒爽的女性独舞,也能见到酷燃的战争群舞,重点打造的是一条女性“自我发现”与“自我认同”的故事线。该剧以“孝”“忠”“爱”为主线进行串联,由“家园”“沙场练兵”“相拥”“夜袭”“解甲归田”等21支舞蹈组成,讲述北魏时期,一位美丽的少女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完成使命、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与自由的成长历程,重塑一代巾帼英雄史,让观众看到花木兰身上的现代性。

  刚中也有柔,是年轻导演对花木兰的理解之一。该剧导演之一韩真有着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敏感。比如花木兰和战友一起睡大通铺那一段,在此前的作品中并没有浓墨重彩描述过,但是却成为舞剧中有意思的片段之一。“这是作为女性导演的敏感度吧。知道把一个女孩子丢进男人堆里有多尴尬,带着既怀念又心疼的感觉。一个女孩子在军营十几年,她要伪装自己,待下去还要交到朋友,用尽了她所有的智慧和坚持。”韩真说,女孩子和一堆大老爷们儿睡一个大通铺,从侧面反映出军营里的辛苦。“舞剧时长本来就有限,一两段集中表现花木兰在军营中的缩影,取名叫‘小夜曲’,名字听上去很美好。”

  此外,由于《花木兰》的故事涉及武打、战争等元素,就需要用舞蹈来表现打斗场面,宁波歌舞剧院院长、舞剧《花木兰》艺术总监严肖平至今对团队“闭关习武”印象深刻。全体演员在排练初期,先进行一个月封闭式武术训练,让舞蹈更有力量。男主角夏天以前擅长古典舞,多扮演一些文气的小生形象,这次饰演武艺高超的将军,把舞蹈、武术、戏剧表演几个元素交织在一起。为了演好这部剧,剧院半年内停掉所有演出,全身心投入其中去打磨。

  在严肖平看来,这部剧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传统剧目的再演,在花木兰身上体现了我们爱国尽孝的传统优秀文化,更唤醒了人们心中对民族和国家的爱与担当。“建党百年以来,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花木兰,包括在全国抗疫之中,许多抗疫女英雄们,挺身而出,奔赴抗疫前线,可以说她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当代花木兰,这部剧其实也在歌颂她们,向她们表示敬意。”

  11月15日、16日,《花木兰》将再次归来,亮相成都城市音乐厅。

  《草原英雄小姐妹》

  “铁打”的故事“流水”的学生主演

  上世纪60年代,12岁的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在公社放羊突遇暴风雪,300多只羊四散奔离,这对小姐妹拼命拉回羊群,一夜走了30多公里,被严重冻伤落下残疾。两姐妹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当时还被翻拍成电影、动画片,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如今两姐妹已经年过花甲,受邀观看了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学生们表演的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每每看完这部舞剧,都仿佛把我和姐姐带回到50多年前,孩子们演得非常好,我们姐妹俩很感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妹妹玉荣感慨道。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内蒙古首个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剧,11月4日、5日将在四川大剧院参加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舞剧巧妙地把内蒙古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地与现代舞等元素融合,真实质朴地演绎当代小学生与上世纪60年代小姐妹心灵的碰撞与交融。

  与不少由专业院团演出的舞剧不同,《草原英雄小姐妹》是由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师生们表演的,这也意味着这部“铁打”的舞剧,每年都会面临一代又一代演员离开校园,一批又一批新同学来到团队,复排难度相当大。

  今年22岁的蔡旭阳是内蒙古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在剧中饰演姐姐龙梅。从大一开始蔡旭阳就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结下深深的缘分:“当时我是群演,演的是拟人化的小水草。”这棵“小水草”见证着《草原英雄小姐妹》一路夺得“荷花奖”的经历,也感叹着前辈们对角色细腻深刻的把握。

  2020年初,《草原英雄小姐妹》决定再次复排。或许由于蔡旭阳是在内蒙古长大的孩子,从小也会帮父母放羊,人生经历和角色十分贴近,再加上时间的积淀,舞蹈业务能力也更加精进,于是蔡旭阳和学姐查苏娜被选为复排版的龙梅和玉荣。

  接到角色之初,“小水草”蔡旭阳有些束手无策:“演物和演人真的太不一样了,22岁的我,怎样去演一个12岁的孩子啊?”后来导演告诉她,把自己的“心理”放在12岁,设身处地去思考一个小孩子应该有哪些行为,再驱动自己的舞台表达。伴随着这个“中心思想”,蔡旭阳在舞台上的肢体表达就自然了不少。“比如赶羊,平时我随便吆喝一下羊群就能回来,但是12岁的小朋友,个子可能还没羊高,动作就要显得吃力生涩些。再比如龙梅在赶羊回来时,心里不仅仅惦记着羊群,还想要去保护好妹妹。”慢慢地,蔡旭阳找到了状态,浸入到这个角色里。

  蔡旭阳觉得,这对小姐妹的淳朴善良和真诚,对集体对国家的爱,也深深感动着她和伙伴们。而在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编剧赵林平看来,这部剧本身也是学生们培根铸魂的一堂很好的美育课和党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四川疾控最新提醒:这些地方来(返… 四川省加快培育成长性优质制造业企… 2021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 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全力维护校园安全 四川“新基建”还有哪些大动作? 四川省政府与浙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 黄强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四川全年粮食再夺丰收基本成定局
推荐文章
重庆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渝快政”… 海南省“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公布… 重庆实施“一链一策”补链强链 江苏发布“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 浙江前9月为企业减税降费超2000亿… 湖南省秋冬春水利建设计划投资超13… 青海省开展2021年“金秋招聘月”专… 北京“两区”建设成绩单——25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