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在成都市大邑县的大匠之门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以“变奏”为主题,共设五大展览板块——“走向日常”“自然花园”“耦合共生”“在华国际”四个主题展以及“新锐青年”邀请展,展出来自海内外的300余件/组艺术作品,包含雕塑、绘画、摄影、刺绣、综合材料、空间装置、电子装置、3D打印、数字交互等。
经过2017年首届“今日之往昔”和2019年第二届“共同的神话”的探索,2021年亮相的安仁双年展艺术面貌更加青春、多元,美学意味更加浓厚。
《微 声》《景象——镜像》……现场,可以看见不少前卫、光陆怪离的作品,科技感十足。
策展人赵力介绍,在“耦合共生”板块,他们特邀11位艺术家,将与科技结合的跨媒介装置呈现于“千年第一镇”安仁古镇中,包含了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及虚拟线上驻地项目,作品涉及丰富的媒材和方式,不仅探讨了当代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并着眼于其与非人——诸如动植物机器、AI人工智能之间的融合。也正因此,科技和艺术融合,将带给观众颇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
同样引人注意的,还有这次全新亮相的“新锐青年”板块。该板块由李晓峰、温雅联合策展,94位参展的新锐青年艺术家由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及策展团队联合推荐,参展作品近二百件,作品形式丰富,参展艺术家的组成也较以往更加丰富多元,在注重艺术新生力量、侧重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数字艺术、公共艺术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策略的同时,给予青年艺术家更多在地发展的机会。这里,可以看见乔小刀的《游牧·流浪者》。在这件极富蒸汽朋克风格的“钢铁大篷车”里,艺术家变废为宝,让人们的视角转到环保上。《景象-镜像》装置,也打造了一个新的“山水世界”,年轻的艺术家用废旧金属原件集合压制的山形;用多种构型机械手以及2维云台群组成的动态生物体 ;用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呈现的滩地形态;灯光、特斯拉、电弧、热电制冷片构成的日月、闪电、冰霜等自然现象……“就像打开了一个盲盒,里面充满了各种惊喜!”谈及这一充斥奇思妙想的作品,李晓峰评价到。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借“变奏”之题,表达“变局”之愿,“希望从本届开始,以大匠之门安仁文化中心和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为基地,系统开展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让更多‘大匠’到安仁采风创作,让更多青年艺术家驻留成长,让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文创小镇能够成为更多青年艺术家的归心处和发轫地。(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