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07岁作家马识途前往四川大学,追思那些曾与他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家人和朋友。
“四川大学这次展出的‘中国共产党在川大百年历程专题展’新展了一些母亲王放的照片,父亲知道后,专门提出要在这一天前来。”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介绍。
鞠躬献花百岁老人缅怀革命战友
来到熟悉的校园,马老首先前往四川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深深鞠了一躬后,他坚持要走上台阶,去碑前献花。花了近两分钟,他才颤颤巍巍地走完短短五步台阶。他先是绕到碑后,头向前探,仔细看碑上的名字,“这是妹妹马秀英,这是江竹筠……”
寻找那些曾和他一起战斗的战友名字时,他还几度弯腰寻找着什么,直到看见上方“何懋金”的名字,才停止寻找,并遗憾地对周围人念叨,“当时让他们(纪念碑上战友)不要联系党组织,不然会暴露,结果还是……”
在一一找完家人和认识的战友名字后,他才前往碑前献花,并小心翼翼地探下身去整理花束。
上世纪四十年代,马老曾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上学,“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但也算是川大校友。解放前,我曾经领导川大地下党的工作,我的爱人王放就曾是地下党川大党支部的书记,我的妹妹是在川大经济系求学的进步学生。”
主题展上面对老照片的那些感慨
在拜谒完纪念碑后,马老在家人陪同下,改坐轮椅前往设于体育馆的“中国共产党在川大百年历程专题展”。展览按照“烈火淬金”“探索前进”“改革创新”“走向复兴”四个篇章,回顾四川大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在这里,展板上出现了很多马老熟悉的面孔,包括巴金等……远远地,他突然指着一张照片,露出孩童一般的笑容。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正是他和妻子王放的合影。
马万梅回忆,母亲王放是一个出身书香世家的女学生,早先在家乡河南上大学,193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辗转到四川转入川大历史系,任四川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领导党的外围组织民协的工作。
1947年,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国统区听不到进步的声音,特别是解放战争的真实情况,地下党川康特委决定由马老负责办一张秘密油印小报,专门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电稿,记录后并油印出来,送给党内和进步人士阅读。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一旦被敌特发现,必会引来杀身之祸。川康特委党组织在下属党员中反复筛选,物色到了王放。王放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项工作。她克服了组装收音机、设法躲避敌人监听等困难,独自承担了收听、记录、刻蜡纸、油印、发行的全部工作。这张报纸如同重庆地下党的《挺进报》一样,是黑暗中的灯塔,给国统区的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也是在这样的患难与共当中,马老和王放渐生情愫,互相爱慕。
王放1966年因病去世。如今,再次看见妻子的照片,马老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观看许久。在另一张“1948年,四川大学部分中共地下党员在文学院前合影”的照片前,马识途拉着女儿,让她给自己指出照片里王放的位置,并凑近仔细端详。
除了王放,马识途还在家人指引下,找到了黎明合唱团,找到云从龙等那些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朋友照片。当看到“1949年成都解放时,川大组织迎接解放军进城”照片,他端详照片许久后遗憾地说:“可惜,没照到学生背着写有‘天亮了’的牌子。”“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观展半小时,在熟悉的面孔前,马老这样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肖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