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铁轨+蓝天新机遇 成都如何把握?
发布时间:2021-09-16 09:21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短短一个月,成都在交通领域“好事连连”。先是新建成渝中线铁路获批,进一步建强双城经济圈的内部连接;之后,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了《“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成都在大循环通道建设中又被“点名”。

  三年前,四川提出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此次国家发改委的两份文件,则是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再次深化这一立体交通网络的布局。很少有城市能得此机会,成都在交通领域的“主干”地位也得到明确。有了国家、省级战略的加持,成都如何用好“铁轨+蓝天”上的新机遇?

  交通的机遇

  对中国城市来说,“圈”的概念正变得越发重要。

  往小了看,一刻钟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可以在城市里形成人的聚落;而都市圈、城市群,则是拉近城市距离,形成资源的聚落。

  新建成渝中线铁路获批后,有人曾将其比作西部版“京沪”,其意在于,希望借铁路之手,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去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政府部门已就这个“圈”,展开了多种合作,比如社保、工商注册等服务。

  但这还不够。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数据显示,每天往返于成渝两地的动车近100趟次,日均旅客量近9万人次,每逢节假日,即便增开车次,平均客座率也接近100%。

  从市场角度来看,成渝的“同城效应”是先于高铁发展的,有专家表示,成渝中线铁路的意义,不仅是从时间概念上缩减至1小时以内,“更有利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提升双城核心能级和带动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满两年后,新一份《“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发布。对成都来说,最大的机会之一是“畅通西线通路”,这被列在了“加快推进主通道建设”的第一位。

  其中要求,以打通缺失路段为重点,优化完善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西线通路;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加强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力争2025年贯通西线铁路。而刚刚获批的成渝中线铁路,也可以帮助沿江高铁更进一步,因其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的沿江通道主线——沪渝蓉高速铁路的重庆至成都段。作为重要节点,成都的作用还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构建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成渝地区作为全国交通体系“四极”之一,提出打造成渝交通主轴,并将四川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这些都将极大提升四川在国家新一轮铁路交通网布局中的地位和分量。

  当然,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总体规划到高质量建设,一定意味着一大批项目正在上马。对成都,这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东风”。

  产业的机遇

  8月25日,四川省委专题会议召开,进一步研究部署全省“十四五”时期铁路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工作。

  铁路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四川对铁路的定义不只是交通。会上还强调,要加快建设铁路强省和轨道交通产业新高地,四川借交通之势发展产业的决心已经明确。

  梳理过去几年发展路径,四川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关键一环、纳入“5+1”现代工业体系进行培育,并推动“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建设。

  轨道交通也是成都的优势之一,比如成都有西南交大、哈工大等院校地企协作的传统优势,又比如,依托四川现有的需求,在蓉的众多企业有稳定的订单,可以加速企业的成长。据悉,以中车成都公司为龙头,目前成都新都区就已构建以多制式整车制造为牵引的产业集群,已引进了中车电机、今创、新誉等优质配套企业60余家,九大核心零部件和十大关键技术配备齐整。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2021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发”了一款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智慧市域列车,具备全自动驾驶、5G车地通讯网络、以太网列车控制系统等轨道交通最新科技,并结合了成德眉资的地理特征和城市需求,兼备公交化的运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列车的研发、制造、检修、运维均在成都完成。

  与此同时,需求也正在孵化更多本土品牌。

  成都中车长客总工程师张洪军透露,上述列车同样适用于其他城市群、都市圈的市域需求,加速区域的一体化建设,“未来,我们希望打造成都品牌,实现成都品牌走出去,推广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东南亚”。

  而在航空领域,四川也大力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形成研发制造水平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尤其是,成都双机场的加成,将带来更多机遇。比如,天府国际机场临近的简阳,目前已规划建设运营了临空经济产业园、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等,航空经济的崛起之势,跃然纸上。

  西部版“海洋经济”

  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国服贸会上,《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

  从综合指数结构变化看,成都凭借完备的功能保障体系位列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报告还预测,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成都航空物流枢纽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少专家均曾提到,虽然不靠边不临海,随着铁路、航空的崛起,四川有机会实现西部版“海洋经济”。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3年起,“一带一路”提出,打开了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新思路,过去近十年,成都、重庆等城市其实已经在铁路、航空等新通道的建设有一定成效,比如中欧班列(成渝号)的开启,意味着铁路协同走向新时期。

  在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看来,加上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政策支撑,其实是有必要的——从目前国内机场分布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都有明确的航空枢纽城市,而作为第四极,成渝也理应培育出与北京、上海同能级的航空枢纽,要有一座有先发优势的城市带领区域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

  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有体现。纲要提出,强化城市群机场协同运营,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其中首次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而铁轨上也在迎来新机遇——9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国内首条“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正式亮相。

  记者注意到,从区位来看,联运港距离全国第四大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距离天府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距离国家高速路网G5京昆高速5分钟车程,与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及川藏线转换连接,可以快速融入国家铁路网络体系。

  据悉,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项目建成后,集装箱作业能力将达10万标箱/年,整车作业能力将达50万吨/年,年到发能力合计可达近300万吨。(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四川将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 “天府峨眉计划”启动申报 三星堆最后“盲盒”揭盖啦 价值超… 服务全局 奋力书写四川语言文字工… 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全国科普日线… 川渝红色文献特展在蓉开展 四川: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每月增加… 四川省1301名机关干部竞技机关公文…
推荐文章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校外培训机构… 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第二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 四川:7+7 进一步释放改革动力活… 海南:“十四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 河南高速公路“13445”工程加快推… 第76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深化文明交流 促进中阿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