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现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四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气何来?路径何在?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这是一份“分析册”“基础不错,机遇很多”
“基础不错,机遇很多。”提到“十四五”期间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先看基础。《规划》显示,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6万亩,项目区粮食每亩产能提升80斤以上。至2020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冷链物流静态库容达430万吨。去年,四川油菜籽、生猪出栏和晚熟柑橘等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体系也稳步推进。
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日渐完善,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压舱石”的地位日益巩固。全省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整治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再看机遇。“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系列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将持续释放。
同时,四川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半篇”任务基本完成,带来乡村高效治理的重大机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改善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则带来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
这是一份“施工图”建好园区载体是关键
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落子?《规划》清晰擘画“施工图”。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具体来说,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在稳定增加面积和单产的基础上,实现四川粮食稳产增产。
“十四五”期间,四川将重点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重大工程,特别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优质粮食工程、“鱼米之乡”试点等。
既要抓牢“米袋子”,也要实现“富口袋”。第一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步是发展高质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具体来说,要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加快农村商贸物流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水平发展都市农业、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实现促农增收。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好园区载体是关键。《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四川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打好种业翻身仗、提高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应用能力、加强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带动提升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方面,四川省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一批“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示范村。
这是一份“保障书”补上环境“必修课”
如何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进而成为最终建设成果?
“激发活力、注入动力、守住红线。”在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看来,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提出各种保障举措,包括改革、考核、筑牢环境红线等。
《规划》明确,四川将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部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同时,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
配合农业农村改革,四川将进一步出台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吹响全社会参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冲锋号”。同时,通过完善省级立法和持续深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不断将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纳入法治化轨道。
环境“守红线”,是“十四五”期间的新课题和“必修课”。“这是以往涉农规划中所没有的新内容。”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明确相关项目实施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不利环境影响。(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