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点,在我们四川表现更具体。”5月22日,听到记者要采访有关袁隆平的故事,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杨波接过话头。
杨波为何这么说?
“首先,四川是全国第一批推广杂交稻的省份。其次,杂交稻已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八成以上,增产明显。”四川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对于杂交稻认知还不够充分的时候,四川就为袁隆平的杂交稻新品种和相关稻种打开了大门。
“杂交稻的产量比一般的水稻高得多。”原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一位退休干部介绍,当年为了在四川推广杂交稻,袁老没少往四川跑,“搞培训、搞讲座、搞技术指导,经常泡在田间地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又一个丰产高产的纪录写在四川大地上。上世纪80年代,川内大部分水稻亩产至多不过300公斤左右,而杂交稻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明显。
如今,全省每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占全川水稻种植面积的八成以上。按照亩产550公斤计算,全省每年杂交稻产量在140亿公斤以上,帮助四川这个农业大省端牢了手中的饭碗。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川米,八成以上都和袁老有关。”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成为最早一批推广杂交稻的省份,还产生了另一个正面效果:因为接触得早和种植管理等经验丰富,四川杂交稻种领域的研发赢在了“起跑线”。即便是当下,四川研发的高产杂交稻品种,依然是长江中上游稻种市场的“主力军”之一,可谓是“川种俏天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