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遂宁市土地和矿业权交易网上挂出一宗工业用地。细看土地的出让公告,这宗遂宁高新区栖凤路西侧的63.27亩土地,不仅地价比周边市州略高,还加入了亩均税收、容积率、研发投入强度等多个条件,看上去似乎有些“苛刻”。
这样的地能卖出去吗?记者好奇,兄弟市州也都很好奇。土地挂牌期间,眉山市自然资源局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考察团,专程来遂宁“围观”。
土拍之前,记者来到遂宁实地走访,看土地“提价”又“提门槛”的背后,这里发生了什么?
探路
拿地之前先谈产出
“亩均论英雄”背景下的创新
2019年8月,遂宁被点名在四川率先探路“标准地”改革。“一开始接到试点任务的时候,我们更多还是停留在概念上。”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斌介绍,“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投资、建设、能耗、产出等指标出让国有建设用地。
“‘标准地’改革是‘亩均论英雄’大背景下,土地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李斌解释,所谓“亩均论英雄”,是把农业“亩产”的概念引入工业领域,对工业的亩入亩出进行更严格的考量,让要素跟着优势企业走。
试点“标准地”改革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竞得土地之后,还有一系列审批的前置工作需要完成,周期太长致使项目落地迟见效慢。二是没有产出的要求,企业拿地喜欢拿得很大,造成了土地的浪费。而改革后,企业在拿地前就已约定好土地的相关标准。以前是规模为王,现在要以单位产出为王。
选择遂宁探路,偶然中有必然。遂宁确实土地资源紧张——国土面积居全省倒数第二、耕地保有量与国土面积之比居全省第三,土地“一边沉睡、一边紧张”的问题长期难以破解。
改革探索,首先要制定标准。2019年9月,遂宁在参考浙江等地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出台了《遂宁市工业项目“多标合一”(标准地)改革试点方案》。标准包括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科研投入强度等至少5项基本指标,其中最核心的指标是亩均税收,这是“亩均论英雄”最直接的体现。
争论
卖面粉时对面包提出要求
企业不来投资怎么办
这样供地能卖出去吗?会不会把企业挡在门外?标准是不是要定低一点?
在试点开始前,对“标准地”改革曾经有过多次争论,焦点就在于“标准地”会不会让招商引资出现被动局面。在一次座谈会上,有部门担心,一旦遂宁试点,企业会被其他地方抢走。“相当于卖面粉的时候,对面包提出要求,谁还愿意来呢?”
担心并非全无道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地优惠是招商引资最有效的手段,很多地方一直按照“白菜价”供地。遂宁在“标准地”实施前,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都卡在国家最低标准9.6万元/亩。
遂宁提出,不仅要提高标准,还要把土地出让价格提到16万元/亩。讨论会上,各个部门观点不一,最终遂宁市委市政府拍板,决定在企业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标准”就高不就低。“如果标准定得很低,那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呢?”
遂宁目标明确:通过“标准地”实现标准管理,推动集约用地和高质量发展。
以电子信息类项目为例,在出让指标体系设计中,约束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40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容积率不低于1.5;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300万元/亩;单位产品能耗比小于1;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2.0%。“标准”指标体系写入土地出让合同,竣工后严格考核并追究违约责任。
虽然有决心,但并非完全没有担心。
一开始,遂宁试点只在高新区进行,这个2019年才成立的省级新区,聚焦高新产业,招商起点高,试点推进阻力相对较小。
试点中也有曲折。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企业对“连续3年未达到合同约定的亩均税收标准,出让人有权解除合同”提出异议,认为过于严苛,希望能够删除。但遂宁认为这是硬约束,不能随意更改。合同拖了半个月都没签下来。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将“有权解除合同”改成“由遂宁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监管”。
改变
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
拿地开工周期从6个月缩至5个工作日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遂宁高新区仍然完成了7宗“标准地”供应。记者回访发现,企业基本都能接受各项“标准”条件。今年,遂宁将在全市范围推行“标准地”改革。
“去年没有谈成的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因为‘标准地’而离开。”遂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让他们意外的是,企业反而因为“标准地”主动找上门来,其中就包括蜂巢能源锂电池项目、中国供销(遂宁)智慧冷链产业园等项目。
企业为何争相投资?在已供的“标准地”项目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按照“标准地”要求,在土地出让之前,过去由企业自行分散开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事项,转变为政府事前统一组织开展区域评价,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实现“拿地即开工”。从遂宁的经验来看,已经将拿地开工周期从6个月左右,缩短至5个工作日。
“早一个月开工就能增加500万元以上的收入。”四川冠佑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是2020年遂宁供出的5宗地之一,项目负责人李辉艳说,拿到地后,企业立即开工,目前正在打基桩。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的通知》,将遂宁的试点进一步在全省推开,提出将探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标准地”改革中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将适用承诺制的事项提前纳入土地供应公告,企业取得土地后,审批部门根据公示后的企业书面承诺即可作出审批决定,可大大压缩审批周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又一举措。
除了营商环境的优化,企业更看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10多年前,遂宁人李辉艳追随老板到深圳创办四川冠佑实业有限公司,把中国制造的小螺丝卖到了欧美市场,“现在,是时候回来了。”李辉艳说,产能向西部转移的浪潮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首选,此前,公司已经在重庆布局设厂,将与遂宁工厂“比翼齐飞”。在冠佑的设想中,依托园区正在打造的成渝双城物流配送中心,未来“遂宁造”螺丝或可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