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成都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宣布,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将有助于加深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此次重启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开创多学科开放性考古工作新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全过程的紧密结合,展现了我国科学考古的最高水平。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重要实物例证。
据了解,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19平方米之间。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
此次出土的器物震惊世人。在5号坑出土了残缺的金面具。根据目前所发现的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完整的重量应该超过500克。这也意味着,如果能发现完整的黄金面具,不仅将是国内已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还将是国内已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3号坑出土的大口尊是典型的商末南方风格青铜器,高约60厘米,肩部饰兽首、鸟首,整体浑厚大气,雄壮有力。此次出土的龙形器尊是古蜀先民在一件商末南方风格的大口尊上进行改造的结果,这也使之成为了已知古代青铜器中的孤例。
此次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进行,展现了我国科学考古的最高水平。据悉,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将“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以三星堆、竹瓦街等遗址为重点,深入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三星堆与金沙有何渊源?
■金玉器风格类似 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存在显著的演变、吸纳与融合态势。两者都有太阳崇拜的精神内核;也有着相同的器物样式和艺术风格,比如都曾出土金面具、鱼形金箔等金器。
■都使用象牙祭祀 在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再度发现大量象牙和部分象牙雕刻件。由此可见,使用象牙祭祀这一习俗,从三星堆时期便已开始,到金沙时期形成鼎盛。
■青铜器装饰相似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方尊上可见铜鸟装饰,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铜鸟几乎一致。从此前的青铜神树、铜尊、铜罍等器物上,也能看到与金沙十分相似的牛首图案、铜铃、铜挂饰等。
文物揭秘
金面具
出土于5号祭祀坑。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含金量大约为84%,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
大口尊
出土于3号祭祀坑,典型的商末南方风格。肩部饰兽首、鸟首,完整的方形铜尊在三星堆遗址前所未见。
丝绸痕迹
考古专家发现了两种丝绸,一种是在祭祀坑的灰烬层里发现大量丝绸痕迹;第二种是在青铜器的周边发现了丝绸包裹的痕迹。
(成都日报记者 王嘉 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