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会召开。“西部光子城”“无人机放牧”……围绕“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主题,委员们畅所欲言,凝心汇智,助推四川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写好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
“截至2019年,四川省地方国有企业一级企业1361户,单户企业数量5575户,国有经济对全省GDP的贡献约40%。”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的发言,用一组数据开头。杨丹建议,发挥国企优势解决四川“5+1”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四川省国企可着眼集成电路、网络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民进四川省委常委、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建议,川渝两省市共同向国家争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立“西部光子城”,“在新一代光子学领域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并率先取得重要科技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校应在担当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上提高显示度。”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龚灏提出,高校是科研人员的重要聚集地、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应该进一步发挥好高校科技创新的独特作用。龚灏建议,四川要进一步统筹现有资源,整合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科研力量,加强系统性构建和优化组合,服务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厚军表示,包含光子集成等在内的量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预计到2040年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前沿领域,“四川发展量子信息技术优势独特,应充分挖掘四川省科技优势,加强以光子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将有助于四川省抢占下一代信息技术高地。”
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省竹产业实现千亿年产值目标压力较大。”民革四川省委三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李诚建议,“四川要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这是三个大机遇。”针对四川农业科技目前面临的科技有效供给不够、科技投入力度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动力不足等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建议,加快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科技攻关计划等编制工作,做好各项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增强‘川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阿坝州帮助牧民用无人机放牧。”自由交流环节刚开始,省政协委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建超第一个发言,无人机放牧的开场白,让不少与会者觉得很有意思,这个内容,也恰好在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上。
谈及如何巩固拓展科技扶贫成果、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刘建超直言科技创新不仅要重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保证关键技术和装备可控,同时也要注重应用场景研究,加强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培育产品市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