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2月03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20-12-03 09:01 | 来源:四川日报


11月底,寒潮悄然降临,但文化活动热度未减——

在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成为今年全球唯一一个如期举办的国际戏剧节;在成都,“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等特色大展,给观众带来丰盛文化大餐;在广汉,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发掘如火如荼,古蜀文明新发现有望再度惊艳海内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过去五年,正是这样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构成了四川生动丰富的文化景致,也折射出在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新征程中,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和文化生态的着力改善。

逢春开胜境,古韵度新声。五年来,四川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固本培元,坚持在治蜀兴川中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开展文化惠民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文化强省,巴蜀大地步履铿锵,不断书写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新篇章、新成就、新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

根植传统汲取精神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四川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根植传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四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破局的题眼。

2017年1月,《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壮阔实践在巴蜀大地生动开展。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修筑都江堰泽被天府的李冰、“文化巨星”苏轼……2017年初,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至今已先后发布两批共20位历史名人,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传习活动,让历史名人深入人心、活在当下。灿若星河的四川历史名人,让川内外不断有人发出感慨,言语间皆是自豪和羡慕。

“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在传承创新中愈发熠熠生辉。两年前的11月,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经贸合作论坛上致辞, 首次提出“天府三九大”,其中的“三”就是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以出土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青铜器物群,被誉为上个世纪中国在国际影响最大的考古新发现之一。几天后,它将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第三季,“因为它恰好是中华文明色彩斑斓的鲜活例证”。

五年来,四川深刻意识到,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住国家和民族的根脉,才能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去年成功入选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依托四川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高标准建设的长征文化公园正顺利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前不久跻身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传统文化穿越千年,唤醒高度的文化自信,润泽滋养着天府之国。

“名人大讲堂”开讲两年以来,线上线下观看总量达到1500万人次。浣花溪畔杜甫千诗碑,成为成都又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丰富着当代四川人的精神世界。

“开放包容、崇德尚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达观友善、巴适安逸”,去年举行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24字四川人文精神,发掘提炼巴蜀文化深厚的历史人文;而在两个月前的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安逸”已被一致认为是四川最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和核心文化吸引力。

“这就是文化自信!”著名辞赋家何开四感叹,“它让我们终于能够重新审视区域文化性格,发现价值所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四川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正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

激荡文化活力

事业产业双双勇攀高峰

一个月前,成都舞剧《努力餐》获国内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再展四川舞台艺术实力。

回首过去五年,这样问鼎国家级舞台艺术大奖的高光时刻不止一次——6部舞台剧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川剧《草鞋县令》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

成果源自“把导向、强主体、出精品、出人才”的总体工作思路。既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抓住组织化创作生产的“牛鼻子”,又实行项目化、市场化双轮驱动,推动实施振兴四川影视、振兴四川出版等重大工程,牵引四川文艺工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省委、省政府早就意识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四川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2016年以来,省委先后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等方案,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狠抓创作规划。电影《十八洞村》将目光对准脱贫攻坚,川剧《草鞋县令》根植党风廉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一个个观照时代的作品火热出炉,确保重大节点文艺工作不失声、不缺位。

从“办文化”到“管文化”,文化主体的活力进一步激发。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四川艺术基金支持,作品质量是硬杠杠。几个月前,德阳杂技团团长周小衡满怀憧憬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我们民营团体终于有机会和国有院团同台竞技了!”

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关切,才能发展繁荣,才能充满活力。四川影视公司参与主创或出品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电影,主动扛起“主旋律”大旗,赢得不少观众点赞。

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促产业发展。“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郑重落笔,这是引领,更是鞭策。

9月15日,成都国际音乐季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开启;9月19日,成都街头艺人音乐季火热启动……近年,全省音乐产业形成“1+4+N”发展格局。2020年,四川前三季度音乐产业总产值达578.75亿元,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第三。

动漫游戏继续领跑西部。3D动漫、游戏、影视、电竞等数字产业去年增速翻倍,成都成为“全国动漫游戏第四城”,一批四川造动漫、电竞、手游等文创产品风靡全国。

出版产业也有好消息传来。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新闻出版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全国第九,增速全国排名第二。其中,川版图书“米小圈”系列已销售1510万册,连续23周登上开卷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发行量最大的原创图书。

百花齐放满园春,四川文化发展正逢时。

提升文化魅力

对内惠民对外彰显风采

夜幕下的四川省图书馆,灯火通明;一旁的成都博物馆,即使夜间7点过仍能打卡观展……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共文化服务,欠账最多的是农村。5年来,四川奋力补短板。截至今年年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省乡村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是人民。为了增强群众获得感,四川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积极转变思路,从“大水漫灌”的供给方式,转为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和不同群体实际需求的精准供给。眉山市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文化活动;宜宾市珙县积极推进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需求群众提、主意群众出、方案大家定、活动共同搞,“现在不仅月月有戏看,天天有活动,我们还能根据需求定制活动。”吃上“点菜”,当地群众由衷点赞。

心里装着群众,四川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刀阔斧、亮点频出。

创新供给产品。2016年底举行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吸引108万人次观展,“丝路展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宏扬和发展的角度,创新出全新的文化产品,创造、培养、引导了新的文化需求,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博物馆生活方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高度称赞。

服务更加精准。针对职场及旅游群体文化需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把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错时、延时开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延时开放成为全国公共文化精准化服务的标志性项目;成都白领李琳则点赞天府新谷“文化连锁店”项目,“因为我不出写字楼,就能学习非遗手工技艺,听到音乐讲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云端文化供给再度创新文化生活新方式。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纷纷推出“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览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文化大餐;成都市文化馆利用慕课功能开展线上培训,手机摄影、中国山水画、藏族舞等精品课程的学习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

对内文化惠民,对外彰显风采。几天前,“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走进上海大学博物馆,造型神秘的青铜器等文物一展古蜀文明的璀璨。10月30日,“四川造”民族题材电影《随风飘散》在2020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中进行全球首映,四川故事打动现场观众。

因为自信,四川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因为自信,四川文化不断走出盆地、走向世界。自贡彩灯连年到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办展,为自贡赢得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称号;四川非遗去年走进巴西、土耳其,展示四川魅力……

时光流转,文化绵长。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四川将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以文化人,凝聚起治蜀兴川的磅礴伟力。(四川日报记者吴晓铃)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四川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调查全面实行… 四川:兵分4路 督导“光盘行动”实… 四川文旅线上繁荣指数首次公开,四… 彭清华会见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 2020年四川省老年体育工作会议在蓉… 中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 第一单的钢… 四川2021年高考艺术类各专业统一考… 切实推动五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
推荐文章
我国PPP项目数量公布 贵州、广东、… 北约计划开发下一代旋翼机 江苏省军地合力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 北京2022冬奥会首套金银纪念币发行 过去四年 黑龙江对俄贸易额年均增… 水利部12314平台 推动解决涉水问题… 促进城市间绿色出行 京沪地铁乘车… 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