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此前报道,8月5日,一个20人的小分队登上四川阿坝的达古冰川,进行了一次给冰川“盖被子”减缓其消融速度的试验。10月17日,中科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带领团队再次抵达该区域进行科考工作。本次现场考察发现,两个月内,“盖被子”区域的冰体消融速度明显减慢。与未覆盖区域的冰体相比,“盖被子”能够减缓冰川消融厚度达到1米,初步估计能够减缓70%左右的冰川消融。
8月5日,20人的科研小分队登上达古冰川做了一次科学试验。这是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的,全国首个应用“地球工程学”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试验。研究团队选取了在冰川表面铺盖隔热反光材料的方式,在达古冰川海拔约5000米的冰川消融区,建立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冰川试验区。
10月17日,中科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再次抵达该区域进行科考工作。王飞腾表示,过去几十年,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各地的大多数冰川开始快速退缩。达古冰川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研究发现,过去的50余年时间,达古冰川的面积缩减了70%,因此应用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尤为迫切。
本次现场考察发现,经过两个月时间,“盖被子”区域的冰体消融速度明显减慢,与未覆盖区域的冰体相比,“盖被子”能够减缓冰川消融厚度达到1米,初步估计能够减缓70%左右的冰川消融,因此试验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定量冰川“盖被子”试验的效果,本次科考还采用冰川3D激光扫描雷达对冰川进行了详细测量,为后续冰川消融减缓试验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自2019年,达古冰川管理局与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冰川变化监测、冰川保护、冰川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合作。下一步,双方还将继续加大达古冰川的科研工作力度,尤其是深入开展应用人工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试验,为达古冰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黄仕海 张伏 王飞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实习记者 郭懿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