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再回华西
发布时间:2020-10-20 09:3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今年七月,我和妹妹首次来到原华西协合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父母亲五十年代调到东北工作,我们兄妹是在北方长大,从来没有来过华西。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谈起华西坝,抗日时期,他们都在此就读,母亲就读齐鲁,父亲驻足华西。遗憾的是,他们一生没有机会再回到母校。这次来成都,我们的内心深处,感觉是代父母回华西坝,看看熟悉的教室,看看常谈到的钟楼。所以,想了很久,把文章叫《再回华西》可能更贴切。

学校钟楼

今年是华西协合大学建校110周年的日子,经商定,我和妹妹来到学校,完成父亲生前物品捐献工作。

父亲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专业,1944年底与同学们一起走入部队,投入了抗日的医疗救治工作。在他一生中,又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这三次反击外来侵略者的工作,尤其以抗美援朝时间最长,工作最危险。近年,我们也陆续发现了他保留的当年一些物品,在国正兄、邓四哥的沟通协调下,我们和学校商定,将其中一些当年的物品,捐献给华西新修整的校史馆。

捐献物品活动在华西校园办公楼举行,早年间称“怀德楼”,这座1919年完工的建筑还在使用。我们到访时,外墙正在维修中。这里和很多大学到处新楼的感觉不同,很多建筑保留得很好。细想想,百年老店若缺了历史的痕迹,还有什么可回味?据说怀德楼曾经遭遇过一次火灾,但愿她能够平平安安地再过百年。

前来参加活动的以年长朋友偏多,尤其有很多华西子弟,他们自小相识,有些人父辈参加了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我们虽然初次见面,真的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这次捐献的物品以父亲抗美援朝期间用品为主。

抗美援朝期间使用的挎包

父亲出国前部队发的物品,几十年过去了,还保留了下来。记得自己三四年级时,曾经上学用过一个学期,那时哪懂她的珍贵。挎包没有拉链或扣子,就是靠绳子扎紧。照片上可以看到,时间长了,又用蓝布条做了一根带子。

我特意近距离拍了一张挎包照片,带子十分简易,带子的铁扣看上去也挺特别。挎包上的字依稀可见,仔细看可以认出,写着“中国红十字会抗美援朝总会国际医疗队第二十一队王化洲”。记得早年间字迹看得清楚,岁月把这都变得模糊了。不过,父亲的字体我很熟悉,这是当年留下的笔迹。

挎包上的字迹还隐约可见

抗美援朝期间的战斗总结

这份总结的背景,我在《一封尘封了66年的战斗总结》文章中做了详细介绍。父亲当时在第七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工作,赴朝担任重庆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中国红十字会抗美援朝21国际医疗队)。这是配合60军医疗救治工作的总结。他们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的全过程,这是其中60军181主战师的重要一仗,181师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南朝鲜军一个团,成为抗美援朝期间的经典战例之一。

这个战斗总结共六页纸,纸有些发脆,看上去页面有些发黄,但是字迹都还清楚,详实地记录了战救工作的全过程。

战斗总结是去年底在家中发现的。算起来,是66年前的事情了。

一封尘封了66年的战斗总结

缴获美军的战利品

印象中,父亲在朝鲜战场带回两样战利品:一件是美军使用的水壶,可惜早年遗失了;再有就是缴获美军的纱布卷,宽约8厘米,直径约1.8厘米。这物件在各地纪念馆中还没有看见过,留到校史馆展出,也许比她本身的作用还大吧。考虑到华西和川大都希望收藏,我把带去的两个纱布卷分送给了两家,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

送给原华西协合大学和四川大学收藏的美军纱布卷

抗美援朝期间缴获的纱布卷

早年工作手稿

这次带来了几页父亲早年工作手稿。我家里有两台打字机,应该是解放前买的,小时候经常看见父亲使用,这些手稿应该就是早年留下的。那时外教多,英语要求也高,听说学校毕业论文都要求英文。另外是他们的画图能力,几笔勾出来,简洁明了。当年父亲曾给一位美术学院教授看病,随手画出的图,让教授赞叹,和他朋友讲“王主任画的图比我们好”。医生的图也许更实用些。这次到学校听说当年的解剖课有画图内容,让学生大都受益,尽管不知是否有道理,但是今天的医生大都不会画图,确是事实。

将来有时间,专门拿出些父亲早年的病理画图来聊吧。

父亲早年的工作手稿

废旧纸板上的歌

父亲给我的印象,除了是位称职的医生外,他也喜欢体育、音乐。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听父亲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是50年代初由著名作曲家李劫夫作曲的。50多年过去了,父亲浑厚的中音歌唱声,还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听到这首歌曲,我的心情就不平静,就会想起父亲……

父亲利用新衬衣后边的纸板,抄写了很多歌曲,包括很多外文歌曲。有时就会唱一唱,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晚年。

父亲自己抄写的歌曲

除了捐献一些物品,我们还带去了父母亲的一些物件请大家观赏,如华西大学时的照片、抗美援朝期间的立功证、父亲出征前写给母亲的信件、战时通行证、军用明信片、志愿军专用饭票和朝鲜钱币等。像战时通信证大都没有人见过,通过这些展示,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当年的一些情况。

父亲也多次下部队巡回医疗,包括到大兴安岭深处无人区为基层官兵服务。60年代,他曾救治过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珍宝岛战斗英雄冷鹏飞等。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期,他是后方医院医疗专家,负责起全面的救治工作,受到了军委和军区首长的表扬。在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作为沈阳市骨科专家组负责人,他来往于市内各个医院,为无数重伤病人救治提出方案。

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左)和珍宝岛战斗英雄冷鹏飞(右)

张春玉与救治医务人员 王化洲(2排右1)

大家观看展现的有关物品

照片中有父亲立功奖状,也有我母亲在志愿军总医院期间的立功奖状,她虽然没有到朝鲜战场,但是在平凡岗位上,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院管理处韩宇参加了会议,代表学校颁发了捐赠书,并邀请我们参加建校110周年的庆祝活动。

颁发证书现场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颁发的捐赠证书

四川大学颁发的荣誉证书

在捐赠活动中,有参加抗美援朝的两支医疗队的后代,他们父辈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参加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华西协合大学不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输送了大量医学精英,走上前线,救治伤员,建国后,在抗美援朝期间,华西许多医学精英同样不顾个人安危,投入抗美援朝第一线,救治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真的是一批最可爱的人!我们不可忘记。

志愿军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后代,分别是张连俊的女儿张瑞蓉(左一)、杨振华的儿子杨光曦(左二)、邓显昭的儿子邓长春(右二)和吕培锟的儿子吕东建(右一)。

在捐赠会上,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父亲的生平。从山东老家开始求学经历,抗战期间在华西协合大学完成学业,赶上国家危难之时,他先后走向抗日、抗美援朝的前线,多次遇险,没有畏惧,作为军人,一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他在志愿军总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不同医院先后负责外科方面工作,尤其是战伤外科和骨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勤勤恳恳工作一生,救治了无数病人,一直到七十岁才退休。

父亲抗美援朝期间的立功奖状

这次我们捐献父亲生前物品,也是代父亲对母校的汇报,感谢学校多年的培养。七十五年过去了,这一代人已经逐渐离开了我们,希望他们能在我们视野中停留更多时间。

我们把父亲早年保存物品捐献给学校,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在我们心里,这是最珍贵的遗产,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期望学校能够管理好它们,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段历史。

和平不易,幸福不易。

谨以此文献给华西协合大学建校110周年

2020年9月26日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专家“解剖”李劼人《大河三部曲》 天府书展首次举办全国性馆配交易 四川123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获互联网… 四川省脱贫攻坚主题大型文艺特别节… 四川召开2020年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 西华大学建校60周年总结暨发展大会… 四川省给这群有趣的“网红主播”颁… 四川乡村文化旅游节推4大板块20个…
推荐文章
习近平: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首届全国消费扶贫月成果发布 国家统计局一岗位竞争比超800:1 天津港首次实现码头作业全流程无人…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江苏铜仁碧江工作组获省脱贫攻坚组…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