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三个关键词!看四川如何成为归国创业热土
发布时间:2020-09-30 08:54 | 来源:四川日报


  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公布。肖蓉摄

  9月20日至22日,百余名侨商在川渝考察交流。肖蓉摄

  参与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华小峰摄

  受疫情影响,本届“海科杯”大赛首次运用线上路演的方式进行比赛。四川日报记者华小峰摄

  9月24日,来自加拿大的归国华侨时岱买了一张从深圳到成都的机票。下个月,他将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来到成都,与当地公司商讨合作事宜。

  作为参赛选手,虽然时岱止步于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下称“海科杯”大赛)半决赛,但借这个大赛平台,时岱与成都一家企业建立起联系,这让本就打算开辟西南市场的他喜出望外。

  近日,第六届“海科杯”大赛决赛在蓉完美收官。本届“海科杯”大赛首次运用线上路演的方式进行比赛。经过前期对接,已促成38个项目与川企签署合作协议。

  这,只是海外华侨华人到川创业的缩影。

  A

  热度

  “海科杯”已形成平台效应

  作为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海科杯”大赛热度逐年上升。“来参赛更多是为了展示项目,与优质企业搭上线。”时岱坦言。

  带着“相亲”目的而来的参赛选手并非少数。“成都的人才分A、B、C、D几大类别……”记者联系上本届“海科杯”大赛参赛选手刘文时,他正在网上查询成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政策。刘文对成都并不陌生,几年前,他将创业项目拿到成都落地。短短几年,该教育类创业项目已和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等多所知名学校达成深度合作。

  “这次来参赛,就是为了寻找和成都二次牵手的机会。”在刘文看来,成都市场潜力大,营商环境逐年优化,四川人热情、包容。在本届“海科杯”大赛中,刘文带来的项目已在成都找到有意向的合作伙伴。

  自2015年创办以来,“海科杯”大赛共促成106个项目对接成功,其中来川创立企业36家,人才引进落户24名,技术合作46项,同时建立了包含182家海外专业人士社团和87家国内风投机构在内的引才引智协作网络。

  即使是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本届“海科杯”大赛共征集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705个高新科技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互联网、先进制造、新材料与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

  项目质量在逐年提升。盈创资本董事总经理易宇已连续多年担任“海科杯”大赛的评委,在她看来,欧洲及亚太地区的项目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

  B

  服务

  建起“侨梦苑”等配套服务平台

  在“海科杯”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唐毅帆看来,“海科杯”大赛就像“红娘”,参赛选手通过“海科杯”大赛亮相只是“相亲”第一步,怎样让参赛选手与四川企业“喜结良缘”才最重要。

  为让项目“成功配对”,在项目征集过程中,主办方会全面搜集参赛项目的内容、落地需求等信息,并通过算法为其寻找在蓉的落地伙伴。

  2016年9月,“侨梦苑”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及配套功能区。作为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成都“侨梦苑”是中国西部第一个“侨梦苑”。

  4年来,“侨梦苑”从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打造国际合作平台、营造双创氛围环境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已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成为众多渴望回国创业华侨华人的好搭档。在其努力下,今年,AI物联网能耗监控系统、大数据大背景下的隐私安全保护等项目成功落户成都。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70%的海外创业人才选择到北上广深创业,仅有30%流向内陆城市,四川还有潜力可挖。

  离岸基地海外站点应运而生。依托离岸基地海外站点,一方面向海内外定期发布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创新创业政策,搭建企业与海外对接绿色通道,助力企业招引海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在离岸基地的海外站点设立孵化器,为海外人才提供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等集成化的前置服务。目前,已在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建设海外离岸基地38个。

  “在‘海科杯’征集项目阶段,我们就广泛收集了项目信息、落地需求等,与成都本土企业互通有无。”在海外离岸基地站点牵线搭桥下,2016年“海科杯”大赛三等奖获奖参赛选手王涛与成都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彰显了四川坚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欢迎海外华侨华人来川创业的诚意。

  四川岷山律师事务所律师石红阳有一个特殊身份——四川为侨法律服务站站长,就在近日,他为一名在川创业的海外侨商解决了官司执行困难的问题,帮助其顺利拿回货款。据介绍,该服务站已成立5年,团队由6位资深律师组成,主要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川创业提供合同审定、法律咨询、拟定法律意见书等服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到川创业的海外华侨华人对四川法治环境的信心。”

  C

  硕果

  创业项目在成都发展迅猛

  企业不仅来了,发展势头还很强劲。“前不久,公司获评高新区‘瞪羚企业’,并列入一年爆发式增长型企业。”在本届“海科杯”大赛决赛现场,往届选手王涛分享好消息。

  2016年,来自英国的选手王涛参加了“海科杯”大赛,吸引了多家机构对接,从中觅得商机,他与几位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友创立了四川艾迪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这家以“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主体业务在医疗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高新技术公司已拥有核心技术20余项。

  在王涛看来,“海科杯”大赛是他的项目来到成都的契机。但能一路发展壮大,则说明四川原本就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

  对此,第五届“海科杯”大赛参赛选手王延青有同感。去年,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的他决定回国发展。“把北京、上海及各大沿海城市考察一圈后,我决定来四川。”王延青表示,四川有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多所知名高校,在人才和科研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同时,市场前景、政府支持力度等也成为他来到四川的重要因素。

  今年5月,王延青带来的“硬核”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成都市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四川大学双创科技园内)。

  近年来,“海科杯”大赛助力国际高精尖科技项目落地西部、落户四川,建起了中国西部与世界人才合作的重要桥梁,搭建起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和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与人才交流的盛会之一。

  一扇世界了解四川的新窗口也由此产生。

  对出生在吉林、长期生活在加拿大的时岱来说,此前对四川的印象还停留在“闭塞”“落后”上。“通过到四川参加‘海科会’,我了解到四川的创业环境非常棒,有很多优秀的本土公司。”一颗到成都创业的种子就这样播撒在时岱心中,并最终开花结果。

  对此,唐毅帆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这一方面说明四川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四川好声音”在国际上被更多人听到。

  展望

  线上+线下开赛或成未来的一大趋势

  “受疫情影响,此次大赛‘被迫’选择线上,但这或许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易宇表示,通过线上展开路演、网络点评等形式,不仅能让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选手参赛更便利,并且能实现交流无障碍。“5G技术普及后,我认为不排除下一届‘海科杯’大赛仍在线上开展的可能性。”

  这一想法与唐毅帆不谋而合。从数据来看,此次大赛所征集项目的地区、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唐毅帆认为,这或许和线上参赛时间、路途成本低有关。但也带来了挑战。“参赛选手无法到成都感受城市氛围,也无法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唐毅帆表示,这对促成参赛项目落地四川带来了挑战。

  “接下来,或许‘海科杯’大赛会选择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唐毅帆表示,今年主办方通过线上多次为成都企业和参赛选手组织视频会沟通,“如何让企业和参赛选手在线上有更高效的沟通,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百余名侨商川渝考察

  携手共谋经贸合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邓翔沣

  9月20日至22日,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名川渝籍侨资企业、港资企业、商协会负责人到四川绵阳市、重庆永川区等地考察交流,一路寻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机遇。

  从城市规划到科技发展感叹川渝发展速度之快

  成都东部新区位于川渝之间,海内外侨商的川渝之行从这里开启。

  “在我看来,只有中国能将如此宏大的设想在短时间内落地。”顺着来自老挝的侨商杨东伦所指方向望去,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旁健身步道和美景环绕,湖面上观景亭错落镶嵌。

  “发展产业和注重环保,成都东部新区找到了平衡点,其城市规划实在让人震撼。”杨东伦说。来自新加坡的侨商廖洪海对此表示同感。

  此次海内外侨商川渝行活动的考察点位,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相关。

  在绵阳市游仙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展览馆内,由四川移柯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通讯模块引起在场侨商的关注。“以前只知道成都,没想到绵阳也‘卧虎藏龙’。”廖洪海表示,眼前展示柜中摆放的小模块有巨大市场前景,希望能参与其中。

  “永川是全国四大职教城之一……”在永川规划展览馆中,讲解员的介绍,让来自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白妮丝感到振奋。白妮丝告诉记者,她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帮助中国职业教育走向海外,为在海外的中国企业解决当地用人问题。“目前,我所在的中心已经和永川一家职业教育院校达成合作,希望未来有更多合作可能。”白妮丝说。

  发挥自身优势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现在,只要出差时没有碰到福建老乡,我都说自己是重庆人。”2003年,来自福建的侨商刘必衍到重庆发展,亲眼见证了重庆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

  作为环保科技领域的侨商,刘必衍已在重庆、宁夏和湖南布局企业,而这次川渝之行让他萌生在四川开新厂的想法。“成都东部新区非常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其中涉及到诸多环保项目,都是我希望参与的。”刘必衍说。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考察途中,不少海内外侨商找到答案。

  “在永川参观时,我发现不少智能制造企业做得很超前。”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白妮丝发现,该公司在马来西亚和泰国都建有工厂。“但东南亚国家目前缺少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刚和公司负责人互加微信,希望未来能达成合作,帮助其在海外寻找到优质本土人才。”白妮丝说。

  天府新区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的探索,让来自重庆的侨商姜敖印象深刻。“天府新区正进行水质提升工程,这正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姜敖表示,计划与天府新区在环保科技方面展开技术合作,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川日报记者邓翔沣)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成都一环路成华段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10条乡村旅游路线 100个消费新场景… 恰遇“双节”成都地铁延时运行 18… 成都:出台十项措施 坚决制止餐饮… 成都全市范围开办企业4小时内办结 强化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 扎… 聚焦重大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 四川省政府举行国庆招待会
推荐文章
发改委:积极推动北运河综合治理和… 发改委: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顶层… 人社部:四季度在全国启动实施就业… 人社部:今年第四季度将启动就业创… “十三五”我国养老体系投入超120… 王毅出席庆祝中国古巴建交60周年招… 两部门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公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