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现代物流大厦A区的一幅巨大电子地图前,讲解员正在介绍该铁路港的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讲解结束后,不少听众拿出手机,将眼前这幅地图拍下来。“拍下来今晚再研究一下,找一下重庆和四川在国际通道建设方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处长李淑秋告诉记者,培训活动结束后,她准备与同期培训的重庆国际物流集团相关负责人继续拜访四川省相关部门,交流一下这几天培训中产生的想法,寻找合作的机会。
9月7日,来自重庆市直机关、四川省直机关和成都市直机关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员单位的130名党支部书记汇聚一堂,在成都参加为期5天的四川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关党支部书记第一期交流培训班。到成都国际铁路港参观学习,是交流培训的一项内容。“除了现场参观学习外,5天的培训中我们还安排了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环节,尽量给大家多‘充电’。”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形式有创新
将职能工作相近的学员安排到一起,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
由重庆市直机关工委、四川省直机关工委、成都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川渝两地三方机关党支部书记交流培训活动,在川渝机关党建历史上尚属首次。除了成都国际铁路港以外,5天时间里,学员们还参观了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规划馆、锦城公园等点位,学习党建方面的先进做法并分组进行讨论。
为何选这些点位?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先是这些点位党建工作做得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建工作必须要起到服务、引领和保障的作用,尤其是机关党建要走在前、作表率。其次,这些点位所在单位的职能工作,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息息相关,便于学员们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培训班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翻开培训手册,上述负责人指着参训学员的名单介绍,参加培训的学员全部来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员单位,均属于职能相近的机关处室职能部门,都是党支部书记,职务相当,层次相当。培训时将职务相近的学员安排到同一讨论小组,同乘一辆参观车,以加强双方学员之间的交流。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本次培训在一些细节安排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根据主办方的安排,我和重庆市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分到一组,坐车、讨论都在一起,几天时间里,增加了不少的交流机会。”四川省文旅厅综合执法监督局党支部书记王彦勋告诉记者。
学习有收获
发现合作的空间,推进相关工作的动力更强
说到培训结束后的安排,尽管已经外出培训学习多日,但李淑秋并不急着返回重庆,她准备拜访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吴舸,推动下一步的合作。
推动合作的热情为何如此高涨?李淑秋告诉记者,这次培训让她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宏观到微观都有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推进相关工作的动力更强了。“以前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多的是从本职工作出发,没有一个全局的认识。”李淑秋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成渝地区要想与这些地区比肩,重庆和四川就必须加强合作,才能真正成为‘第四极’。”
“以合作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吴舸说,“以前提到重庆,想到的更多是竞争,比如产业发展方面的竞争,竞争让我们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营商环境也得到优化,但真正要成为‘第四极’,就要在竞争之外,寻找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这次培训是否带来了启发?“重庆和四川,在文化上具有共通性,旅游方面又互为重要的目的地。”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拓展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就有过共同在国际平台上做形象宣传的想法,这次通过学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内容,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合作的空间很大。比如,中欧班列的运行方面,成都很好地利用了其在欧洲国家的友城资源,而成都和重庆在欧洲的友城是在不同的区域,这就为我们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李淑秋说,“再比如,重庆和成都在区域和产业方面优势不同,如果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对双方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四川日报记者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