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北斗的唯一‘母港’,四川是北斗追星梦的亲历者和见证者。”8月28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的2020年第三期“天府大讲堂”在成都开讲,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以《北斗之路——不断突破边界想象力》为题,结合个人经历与视角,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畅谈了其中的四川故事。
传回信号时,距离最后期限不到4小时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导航仪器,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司南实物就在四川成都。”冉承其这样说起导航与四川的渊源。昔有司南,今有北斗,这是中国智慧遥隔时空的接力。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2007年在四川的一次经历让冉承其记忆犹新。“中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时,星空中最适合卫星导航的黄金位置已被占用,只剩一小段频率,能够满足全球导航系统最基本的频率需求。2000年中国北斗工程正式向国际申报,但是根据国际电联规则,如果我们想要取得那段频率的合法权,就必须要在7年里成功完成导航卫星的发射、接收相应频率信号这一系列过程。”冉承其回忆。
2007年4月初,“北斗二号”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也是带着占领频率资源使命的卫星在准备发射时,关键设备应答机突然异常。此时距离国际电联的7年之期只剩下3天时间了。参与北斗研发工作的专家团队立即乘车出发,颠簸着从西昌赶到成都,重新进行检验测试。冉承其说:“在去成都的路上,我们抱着送修零件,就跟抱着孩子一样,小心紧张焦急……”
在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卫星起飞,并于4月17日20时许传回信号,此时距离最后期限不到4小时。
北斗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因通信设施被摧毁,汶川变成信息孤岛。此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冉承其说:“我还记得系统上第一个红点亮起是在马尔康到黑水之间,一支救灾部队正在挺进,那代表着一条生命线被打通。”
“北川县46名重伤员急需救助”“我支队已于11时向成都方向机动”“被困卧龙的游客安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一号”终端机,通过北斗短报文不断从前线发回各类灾情报告,为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如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是开辟了卫星导航应用的新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外,扎根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所属企业,以及成都振芯科技、四川九洲等,都为我们的研发和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冉承其说。
“冉主任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救灾方面的无限可能。”听完讲座后,省应急管理厅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龚禹菓告诉记者。成都新橙北斗智联有限公司周斯敏则表示:“聆听此次大讲堂让我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冉主任一句‘不要停止梦想与想象力’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记者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