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开始了十年禁渔计划。“十年禁渔”对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影响如何?接下来,四川将会如何发展渔业?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官网上获悉,《四川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四川省的淡水捕捞量从2016年的5.69万吨下降为2017年的5.38万吨,2018年淡水捕捞量仅为4.54万吨。随着捕捞量的减少,淡水养殖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已成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鱼类产品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
同时,2018年四川省水产品总产量为153.48万吨,人均占有量约为18.4千克;而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45.33万吨,人均占有量为46.37千克,约为四川省人均占有量的2.55倍,四川渔业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接下来,根据《规划》,四川省养殖水域滩涂将划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三大功能区域。
水域滩涂
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稻田
“水域滩涂”具体是指什么?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四川省内的水域滩涂主要有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稻田。四川省有大小河流千余条,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同时四川省内有千余个天然湖泊,湖泊总面积377.4 平方千米。另外据2013年四川省水利普查数据显示,四川省共有水库8148座,其中大型水库共51座,正常蓄水位水域总面积达到178万亩。
2018年,四川全省养殖总面积约19万公顷,主要以池塘、水库、河沟、湖泊等养殖水面为主,其中池塘养殖面积约9.84万公顷,占养殖总面积的51.74%;水库养殖面积约7.03万公顷,占养殖总面积的37%;另外河沟养殖面积约1.65万公顷;湖泊养殖面积约0.48万公顷,其他养殖面积约0.01万公顷。此外,还有未计入上述养殖总面积的稻田养殖面积约31.22万公顷。
四川的水产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及其他品种,2018年产量分别为146.18万吨、1.61万吨、0.29万吨和0.85万吨。其中鱼类主要以鲢、草鱼、鲫、鲤、鳙、青鱼、鲂等7种大宗淡水鱼养殖为主,养殖产量共约116.53万吨,占养殖鱼类总产量的80.88%;其余的名优鱼类主要以鲇、鮰鱼等为主,养殖产量合计约27.55万吨,占养殖鱼类总产量的19.12%,并初步形成以龙门山系为中心的冷水鱼和亚冷水鱼养殖生产基地。其中四川全省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其他水域和稻田(计入总产量)的养殖产量分别为81.2万吨、0.1万吨、21.39万吨、7.19万吨、0.72万吨和38.34万吨,主要以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产量为主。
划分三大功能区域
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根据《规划》,四川省养殖水域滩涂将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三大功能区域。其中禁止养殖区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等。
限制养殖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根据《规划》,风景名胜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规模化水产养殖池塘,现有的水产养殖尾水需达标排放。另外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新挖塘养鱼,可在有条件区域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大家最关注的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渔综合种养等。池塘养殖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省内平原区、丘陵区、盆周山区等区域,其中平原区和丘陵区将重点发展鲇、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和观赏鱼类;盆周山区、西北高原区重点发展鲑鳟、鲟等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和优质大宗水产品;攀西地区重点发展热水性、冷水性鱼类养殖,逐渐形成以名特优品种为主,优质大宗水产品为辅的水产养殖结构。
同时四川将积极新建和发展水产苗种场和水产良种场,在省内平原区、丘陵区、盆周山区等池塘养殖面积较大的区域积极开展优质大宗鱼类、地方特有鱼类和名特优水产品种的亲本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活动,提高苗种生产水平,在满足省内大部分地区养殖需求的同时为水产品养殖结构的调整服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