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你用消费券买单了吗?
发布时间:2020-06-18 08:30 | 来源:四川日报


“上个月,用领到的4张消费券,和朋友聚了餐购了物,相当于打8折。”6月16日,攀枝花市市民王梦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自己使用消费券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总共省了200块钱。”

享受实惠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不少。“满减规则像网上购物包邮,要费心思‘凑单’。”王梦坦言,不少商家推出的其他优惠活动有时比使用消费券还划算,身边不少亲朋算来算去,也没把消费券用掉。

近日,全省多地都发放了消费券,消费者使用感受如何?作为特殊条件下的刺激消费手段,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完善?记者展开了调查。

“落”下了谁

使用过程繁琐,不要让老年人望“券”兴叹

在成都第一轮消费券“满60减20”发放中,市民郭先生领到4张。6月16日,他在红旗超市、沃尔玛超市使用,“结账时遇到单笔订单超过两张消费券满减额,收银员还会帮忙拆单,方便满足使用条件。”郭先生感叹,“消费券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自贡,6月1日开始发放第二批消费券,自贡市民已领取消费券86801张,核销 23076张。市民李静和家人在餐馆使用了一张50元的券,“分享一张还能再领一张。”李静觉得这样的方式对鼓励消费有积极作用。

不过,“90后”德阳市民李廷皓发现,消费券使用过程略显繁琐。“消费券通过‘翼支付’APP发放,因此必须下载注册、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消费后,同样要使用‘翼支付’APP结账。”在李廷皓看来,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消费券使用门槛,在消费券和一些群体之间竖起一道无形屏障,“难以惠及一些不熟悉智能手机、电子支付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南充市民刘先生也遇到类似问题,他平时习惯使用“云闪付”平台进行线上支付,不能兑换消费券,“为一张消费券,要在其他支付平台上绑卡,多少有点麻烦,为什么使用消费券还要限制支付平台呢?”刘先生颇为不解。

针对这样的情况,攀枝花市西区在发放第二批消费券时,采用线下发放的形式,在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窗口设置发放点。“考虑到社区的老人比较多,用不来智能手机,尽量覆盖更多社区居民。”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街道办副主任王克坚说。

“刺激”了谁

购买意愿多样,消费者心里有一本“账”

消费券大多聚焦餐饮、商超购物、文旅等民生消费领域。其中餐饮领域的消费“刺激”比较明显。

德阳市民李廷皓抽中一张50元消费券,邀约朋友去餐馆“撮了一顿”,“用了优惠券,还是划算!”

感到划算的,还有雅安市民王雪琴。她“抢”到了一张面值50元的餐饮通用消费券,消费满100元即可抵扣,还可与指定餐饮商户的其他折扣活动叠加消费,其间她便和家人朋友下了好几次馆子。

但在商超,不少消费者在店家的使用规则面前犯了难。泸州市民曾永强发现,手里的消费券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无门槛的消费券——直接抵扣现金,另一种是有门槛的消费券——必须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使用消费券抵扣。

对此曾永强提出质疑,“我感觉目前的消费券,都以‘有门槛’的偏多,消费体验不好。”

无独有偶,因为“抢”到了4张消费券,习惯在网上购物的攀枝花消费者王佳宇,选择到线下商场选购几件换季服装,却遇到了相同的问题。“用券就不能享受折扣,甚至还不如折扣划算,干脆就不想买了。”

此外,攀枝花、德阳等地瞄准汽车销售市场,联合汽车4S店,发放单张价值1000元的购车优惠券,直接抵扣购车款。但对于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而言,消费券的“使用期限”又成为一道难题。

德阳消费者叶春林原计划今年购买新车,抢到券后兴奋了一阵,但仔细研究相关条款后,又泄了气,“优惠券使用期限是从4月28日到6月30日,有效期太短了。”

“偏爱”了谁

仍需加点“料”,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发放

如何让消费券更好地刺激消费,不少消费者建议,针对不同群体设置更多元、更精准的消费券。

“如对一些特别想买鸡苗、鸭苗的贫困户,也可以设置扶贫产业消费券。”泸州市民曾永强建议,向农村地区和困难人群多倾斜发放消费券,将便捷普惠落到实处。

对此,攀枝花市商务局市场运行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的反馈符合预期,现阶段通过发放消费券、商家让利等方式,通过鼓励消费,引导消费者逐步调整消费习惯,“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拿餐饮来说,朋友圈里晒厨艺的‘大厨’多了起来,不少人在疫情期间都习惯了自己做饭。

发放消费券,一方面让大家有更多选择外出就餐的动力,另一方面也重新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预期共同影响消费行为,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仅靠消费券显然不够。

“消费券是一个应急的办法,要真正拉动内需,提振消费市场信心,还需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该负责人表示,加强国民消费信心,保障就业是基础,“要刺激消费,主要还是增加就业。劳动者获得工资报酬才能更多进行消费活动,这是一套‘组合拳’。”

□记者 唐子晴 魏冯 余如波 文莎 秦勇 蒲南溪 祖明远 陈碧红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着力为中心工作 想办法添措施聚力… 乡村民宿升温 能否带动旅游复苏 四川深山“映山红”为何成为西方植…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积极推行农…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中国剩余定理… 促消费 商家“回血之战”很拼 四川省将评选“敬老模范县(市)” 助困难企业和群众渡疫情难关
推荐文章
习近平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 福建开展困境儿童结对帮扶 近40年来 西藏春季平均气温呈显著… 重庆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 俄罗斯出台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欧盟推动汽车业向新能源转型 工信部: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稳步提…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谈物价走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