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这么建
发布时间:2020-06-04 08:48 | 来源:四川日报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向大会征求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也随之发布。这座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将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战略定位

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国一流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区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高点起步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初,中央正式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同时明确支持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成都清楚,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西部科学城在规划建设中拥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加宏大的发展格局。

看全球。伦敦依托全球金融中心优势,诞生全欧洲50%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30%的独角兽企业;东京依托创新资源富集优势,集聚了日本30%高校院所和40%大学生,专利转化率高达80%;上海集聚了超过7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历程说明,要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看本底。当前,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写着全球竞争规则、重塑世界创新版图。“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有很多,但科技创新才是其核心竞争力。”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说。成渝地区有121所高校、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而成都成功孕育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18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深植于城市的创新基因,让成都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

借智全球,从一开始就站在高位谋划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我们借鉴吸纳了日本筑波、英国牛津剑桥、深圳光明、上海张江等国内外科学城的先进经验,组织了由两院院士领衔的50余人专业团队开展深入研究。”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此为契机,成都将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载体、营造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四大理念 构建“一核四区”为主的空间功能布局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定位明确: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国一流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区。

定位背后有四大理念作为支撑:坚持科学铸魂,畅通“从0到1”基础研究的最初一公里;坚持融合共生,遵循“物理有界、数字无边”的发展模式;坚持生态赋能,构建圈层思维引领的创新生态体系;坚持场景引领,推动科研组织范式从供端研发向需端牵引变革。

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一核”即成都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协同构建创新功能突出、创新服务完善、主导产业领先的“二次创新”承载地。“一核四区”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开辟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

面向未来,成都提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关键时序节点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政策保障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当天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明确,从载体、人才、金融、营商环境、主体培育等方面,形成覆盖从初创型科技企业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再到创新型领军企业全链条的政策保障,着力构建互利共生、高效协同、开放包容、宜业宜居的创新生态系统。

成都提出,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对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支持企业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持续推出1000个示范新场景,对验证成功的项目纳入成都新经济创新产品目录;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持续推出1000个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同时,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成都提出12项举措。其中,特别明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流动,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青年人才实施社会保险、工作年限同城认定,以人才的高效流动、协同发展带动区域共兴;明确鼓励人才向成都东部新区集聚,围绕城市“东进”和成都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建设,推出落户安居、生活补贴、职称评定等定制化举措,引导人才集聚东部新区,加速推动“未来之城”成型成势。

“支持力度很大。”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进表示,“政策不仅关注了高端领军人才,对青年大学生、新职业人才等各类、各层级人才都有涉及,很实在。相信未来成都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 程文雯 雷倢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四川省公布一批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 四川省委第九巡视组巡视成都市工作… 成都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欢迎到部… 成都:初中择校入学学生不享受指标…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以“绿道+”模… 成渝高速扩容打造“智慧高速” 共…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不… 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
推荐文章
县城补短板 内需扩空间(经济新方… 韩正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加快制造业… 国务院扶贫办通知要求—— 防止松…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超万亿元(新… 专家呼吁加码个人隐私保护 建立数… 北京:现有摇号次数或轮候时间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