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这家食品公司销量下滑,加大出口成为应急之策——
【发展策】
拓市场
加大外贸市场开拓力度,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
拓展新客户,火锅食材直送社区,弥补火锅堂食断崖式下滑。
练内功
潜心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争取打个翻身仗,夺回疫情带来的损失。
5月22日,经过一个月的海上漂流,疫情后四川第一笔鸭血出口订单——1.6万盒、重4.8吨的川味鸭血在澳大利亚靠岸。这笔订单由成都市巧丫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受疫情影响,火锅堂食断崖式下滑,巧丫巧食品也遭受严重波及,加大出口成为应急之策。然而,因为之前不愁销路,出口业务属于“顺带着做”,公司没有一个专职负责外贸的员工,加大出口困难重重。如何“多条腿走路”,在危机中突围?
冲击
从供不应求到突然卖不出去
“这是今天要发的货。”5月19日,邛崃市台资园路巧丫巧食品厂区,4.2万盒包装箱印有“专供谭鸭血”字样的鸭血正等待装车,运往位于广汉市的仓储中心。“疫情前一次要发8万盒,现在差不多恢复到了五成多。”巧丫巧食品公司总经理李成勇说。
创立于2018年的巧丫巧食品,聚焦细分市场,只生产一种单品:易保存的盒装鸭血。去年4月开始,陆续成为谭鸭血火锅、海底捞火锅、大龙燚火锅的供货商,产品供不应求。然而,正当巧丫巧着手扩建生产线,准备大干一场时,疫情来了。在成都拥有11家直营门店的大龙燚火锅,春节期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堂食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93.58%。谭鸭血火锅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基本全部歇业,3月初才逐步恢复营业。
受客户歇业影响,巧丫巧也停产约1个月,今年1月-5月销量下滑严重,销售收入损失约800万元。在享受社保减免、水电气降费等政策支持之后,仍有50多万元直接损失。
“产品从供不应求到突然卖不出去,落差非常大。”李成勇说,火锅堂食尽管在逐步恢复,但要达到之前火爆排队的生意还需时日,必须想办法拓展销路。
出海
外贸“小白”在挫折中前进
2月复工之后,巧丫巧食品将开拓海外市场作为转型重点。可一个专注生产甚至没有外贸专职人员的企业要做出口,现有员工稳岗压力大,招新人又会增加成本,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
该公司负责行政和人事的员工李飞飞,因为之前的工作履历跟外贸搭一点边,被“抓”来做出口。她和另外两名员工一起组成“攻坚小组”,主要从几个渠道突破——傍大树:跟随大客户出海,为谭鸭血、海底捞的海外店提供鸭血;找官方:到美国、加拿大等农业部门官网注册,寻找当地经销商;强曝光:增加曝光率,海外客户可通过海关备案系统进行搜索。
复工后不久,巧丫巧食品就得到澳大利亚经销商1.6万盒的采购订单。为了做成这单生意,准备各种报关报检及合同资料让李飞飞“脑壳大”。“中英文必须一致,不能有一点差错。”李飞飞说,因为字母大小写、翻译等问题,整个过程“返工”了23次,让她几近崩溃,“我们几乎算是外贸‘小白’,一边失败一边学习,跌跌撞撞往前走。”
“控制成本没有增加人手,但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发上。”李成勇说,为了让产品更适合出口,公司紧急研发新工艺、设计新包装。原本经过杀菌炉90分钟121℃的高温蒸煮,盒装鸭血可常温保存6个月,但出口周期较长,报关检验加上船运差不多要60天。“出口产品增加5分钟高温杀菌时间,将保质期延长到10个月。”此外,还在原有包装基础上增加十字隔板,让盒装鸭血在长时间船运时更抗压防潮。
李飞飞翻开“出口销售台账本”,最近又新增了出口到新西兰的订单。疫情发生后至今,巧丫巧食品已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口9.4万盒鸭血,同时,进入了海底捞的境外采购系统。
合作
因品质过硬超市主动“示好”
5月19日,在巧丫巧食品厂区,记者看到了很多包装箱上写着“锅圈”两个字。李成勇说,这是一家全国有3000多家门店的一站式火锅食材超市锅圈食汇,疫情后这家公司开设火锅食材社区直送业务,需求猛增,站在了“风口”。而因为与锅圈食汇顺利达成合作,巧丫巧的销售困境也得到了缓解。
谈及与锅圈食汇的合作,李成勇连说“幸运”,但幸运背后仍是靠过硬的品质说话。锅圈食汇的老板到温江一家调味品公司考察,正好有巧丫巧食品的盒装鸭血展示,“尝了我们的鸭血后,老板跟手下的人说,马上找到这家公司合作。”李成勇回忆,第二天锅圈食汇就联系他们生产样品、准备包装材料,10天之后就正式生产。与大客户达成闪电合作,弥补了巧丫巧食品在火锅堂食渠道上的销量下滑,锅圈食汇第一次就订购10万盒鸭血,3月、4月订货量都达到20万盒。
但占公司销量70%的火锅店堂食渠道仍未完全恢复。受此影响,巧丫巧食品目前也还没有恢复满产。李成勇预计,出口量上来之后,加上一些新业务的开拓,6月底能实现产销平衡。
疫情发生后,李成勇出差跑遍东北、华东、华南多个城市,寻找新的“血源”。专注生产鸭血两年之后,他希望能找到一种独家的拳头产品,逆势打个翻身仗。( 四川日报记者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