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市民心声
“在我看来,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切入点,这句话的精髓在‘自律’二字。”
我省启动“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已有十余日,倡议效果如何?针对倡议行动中“良好习惯靠自律,随地吐痰要摒弃”这部分内容,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成都市多个街道和公共区域。
平日里负责书院西街周边路面清扫的环卫工人陈九华,已在成都多个片区勤勤恳恳清扫路面14年,对于市民日常出行行为习惯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
4月2日中午,陈九华依惯例从书院西街向惜字宫南街方向进行路面清扫,在惜字宫南街的一个公交站台,花去不少时间。“现在站台、路口的垃圾箱附近这类地方,往往要费些力气来清扫。”陈九华说,“早些年随地吐痰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我们的日常清扫重点是路面。现在随着大家文明行为的不断提升,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很多,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转移了。”
转移到哪儿了?陈九华的体会就是垃圾箱附近。“人们现在一般会集中在几个地方吐痰,比如站台附近的垃圾箱,还有路旁的下水道盖子等。”她直言,虽然这种行为较随地吐痰有所进步,但还是有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的空间。“不少人是直接向垃圾箱吐痰,这样并不好清洗,而且也会滋生细菌。”负责清扫红星路二段路面的王力大爷就建议,“吐在纸上,然后将纸丢入垃圾箱,这样会更好。”
“这次的文明社交行为倡议行动很有必要,可以提醒人们更加注意像吐痰这样的小细节,不断提升行为上的自律,共同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走访中,多位环卫工人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记者也走访了成都太古里、春熙路、建设路以及九眼桥等片区的商家,发现绝大多数商家都会在店内放置相当数量的垃圾桶。在建设巷的数家餐饮店内,甚至出现了垃圾桶数量多于桌位数量的情况。“顾客随时可以找到丢纸巾丢垃圾的地方,也能一定程度帮助保持卫生的就餐环境。”一家烧烤店的店主刘莎说道。
“在我看来,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切入点,这句话的精髓在‘自律’二字。”家住仁爱路的市民王启明认为,除了不随地吐痰,还有不少的文明社交行为可以多加倡导,比如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等,“好的环境,一定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记者 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