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3月17日下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场会议传递出了哪些新信号?
信号一
频繁对接积极推进“努力把能做的事先做起来”
最直接的信号,来自参会阵容——川渝两地党政“一把手”悉数到场。“这体现了两地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和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平表示,即便疫情尚未结束,两地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也要把会先开起来,则是“高度重视”的另一种表达。
视线从会议当天往回看,会有更多发现。
王建平特别提到,从1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至今的两个多月里,川渝之间互动非常频繁——
1月17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率队赴重庆,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召开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对接会;随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团队又赶赴四川做进一步沟通协调;3月11日,川渝两省市举行深化交通运输合作视频会;同日四川省科技厅与重庆市科技局举行工作对接会……
这些努力,最终形成了会议通报的4个文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事项》《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
“短时间能取得那么多共识,反过来印证了双方沟通的务实和高效。”王建平表示。
高度务实,是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工作的一大“底色”。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提到省内的一个共识——努力把能做的事先做起来,形成一批先期成果。一个最新案例是,几天前我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为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一个功能平台。与此同时,我省还按照“需国家层面支持”“川渝两地协同推进”“四川可先期启动”三类,分别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
信号二
双方力往一处使 川渝合作正取得实质性进展
会议一个细节,引起西南财大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的注意。
从工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事项到新一年重点任务……会上通报的文件都聚焦“实质性”而非“原则性”内容。“会议举行本身,就表明川渝双方的沟通协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贾晋认为,这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正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
不止一条新闻可佐证这个判断:3月初,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2020年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名单》,成渝中线高铁被确定为今年要新开工的市级重大项目;川渝双方明确今年将新开工4个成渝间的通道性高速公路项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成渝高铁快线启动了全线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成南达万高铁完成了可研鉴修文件评审。
贾晋表示,如今正处于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的窗口期,川渝两地在一些合作上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共识,有利于抢抓机遇,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等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则关注到另一个细节:不管是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事项还是编写工作方案,都用了“共同”“合作”等字眼。“所有文件都非常强调‘一体化推进’,这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号:四川和重庆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方的力都在‘往一处使’。”
信号三
是机遇也是重大使命 要有“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准备
围绕下一步工作,会议期间四川一方提出:希望双方协同推动规划编制,形成“1+N”规划政策体系;协同实施重大项目,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协同建设重大平台,打造更多跨区域承载国家战略的实施载体;协同深化重大改革,力争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取得突破;协同完善推进机制,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上下贯通的三级运作机制。
这其中既有基础性的工作。“尤其今年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开局之年,不管补齐交通短板还是完善推进机制,都是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的‘当务之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表示。
也有不少突破性的任务。王建平特别关注协同深化重大改革中“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探索,“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传统上行政区和经济区结合,固然激励了地方发展积极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区划的‘樊篱’,制约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王建平期待川渝两地能在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
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不管是“基础性”还是“突破性”工作,都要有“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准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机遇也是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而要完成使命,川渝两地必须竭尽全力。”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表示。
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成都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最近几日,成渝双城之间捷报频传。备受关注的成渝中线高铁今年开工;新开工4个成渝间的通道性高速公路项目;成渝高铁将提速改造,实现成都到重庆1小时内到达……
时空距离的缩短往往是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先行军。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是主角之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成都乘势而上,主动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中强担当、作贡献。
提高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
打开中国卫星夜景全景图,在西部,成都和重庆是耀眼的“双子星”。
“中央的决策,鞭策成渝两地迈向更高目标。”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表示,人文相近、资源禀赋相通、市场与产业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强……一直以来,成渝之间有着优势互补的良好基础,成渝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位条件,在西部地区都具有领先优势,在全国发展大局下,抓住了这个关键,就能带动整个西部,进而推动全国的协调发展。
如何抢抓机遇,真正驶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成都不断探索。
突破龙泉山,向东发展,以“一山连两翼”的全新格局重构城市发展新空间,提升发展要素承载能力。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两座城市相向发展,才能共同支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不久前的一场成都市东进区域线上融资对接会上,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天府奥体中心等多个项目与金融机构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意向融资110亿元,彰显出市场对东进的信心。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都日前发布《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公示版)》,提出环城生态区的目标定位为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的高品质城市中心公园,彰显成都公园城市魅力的世界名片。
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人”成为最核心的要素,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附力,带动城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闯出路子,作为中心城市,成都将提高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唱好成渝双城记
尽可能地推动供应链同城化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成都需要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
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真正获得优势,成都的“短板”也很明显:如果将目光看向全球,成都都市圈面积是东京都市圈面积的2.5倍,但经济规模却远不及后者。
切实把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支撑性工程、作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省委的决策部署,也是成都破题起势的关键。
城际间,利用成贵高铁实现成绵乐沿线动车开行进一步加密。成都至德阳动车日开行对数由最初的9对增加至41.5对,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20分钟以内;成都至眉山、资阳日开行对数均在原基础上提升40%-100%……一组来自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在成德眉资四市之间,公共交通已实现“一卡通刷、优惠互享”;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认,参保者都能享受到成都优质的医疗资源……按照《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未来,还有8个方面30个领域的重点任务,202项重大项目将在四城协同推进。
唱好成渝双城记,深化合作的步伐更加稳健。以成都布局的首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疫情期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量不降反升,但同时,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到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电子信息企业供应商分布在全球各地,各地复工节奏不一样,企业不缺订单,却可能遭遇供应链短缺的问题。“在区域内加强产业链、创新连、供应链、价值链的协作,有利于发挥集群优势降低配套成本,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产业链协同性和安全性。”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成都将加强成渝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的产业链合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尽可能地推动供应链同城化。
四川首个省级新区怎么建?
有定性定量发展目标将成创新体制机制高地
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的宜宾三江新区,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约22.58万人。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陶学周告诉记者:“作为我省首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以国家和省级经开区、高新区、产业园区等为重要依托,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与行政区划的概念不同。”
陶学周介绍,根据反复测算分析后,确定了三江新区定性定量发展目标——到2025年,“显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6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55万人。到2035年,学教研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充分彰显,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80万人。
“川南经济区被赋予‘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的重任,宜宾一定要紧紧把握三江新区这一突破口。”在宜宾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讲师刘志慧看来,宜宾三江新区的设立,是贯彻全省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
刘志慧认为,三江新区要取得突破性发展,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此外,还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土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及投融资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将三江新区打造成为创新体制机制高地。
交通先行如何行?
成渝间第四条高速有望年底通车
“突突突……”3月17日,成资渝高速公路100余公里路段机器轰鸣,建设正酣。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干道,自2月18日复工以来,该项目就朝着年底通车的目标快节奏推进,2200余名工人奋战在建设一线。
由四川省交投集团投建的成资渝高速是成渝间第四条高速公路通道,它串起了成渝高速、成安渝高速、成遂渝高速3条既有的高速公路通道,且直接连接成都和重庆两大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两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对于促进成渝两地经济社会联络意义重大。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要先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市交通局已达成共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协同铁路、民航发展,构建通欧达海、立体互联的对外交通格局;未来,形成“成德眉资都市圈1小时通勤、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互通、毗邻省会3小时达到”的交通圈,川渝会同贵州、广西等省份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
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正携手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介绍,今年将以打造成渝高速公路通道群为重点,建成成资渝高速公路,新开工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泸州至永川、开江至梁平等4个高速公路项目,并力争新开工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等水运项目,进一步畅通川渝间大通道。
此外,布局和推进一批关系全局、战略性、关键性的干线铁路项目也已提上日程。(邓烨 四川日报记者 熊筱伟 梁现瑞 程文雯 颜 婧 王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