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15时许,结束了6个小时的忙碌,脱下防护服从实验室出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病毒科研究人员杨慧萍的脸上露出了两道被口罩勒出的深深印痕。
微生物检验所主任技师何树森告诉记者,自疫情发生后,全所40多人没有休息过一天,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只希望能早日战胜疫情。
杨慧萍还清楚记得,首例疑似患者的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认时,已是晚上7点。由于是全省的首例,为了万无一失,在检测中他们先是对样本进行了23种相关病原的检测,然后再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测从晚上7点一直做到第二天的早上6点才完成。
自全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后,在刚开始的几天里,全省各地的样本都是送到这里进行检测,当时人少量多,对检验人员是一次大考。
“做一例检测通常需要4个小时,由于是直接面对病毒,需要穿上3层防护服,加上消毒等程序,一次至少需要6个小时。”杨慧萍告诉记者,由于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紧缺,大家都是进入实验室后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中间都不离开实验室,既不喝水,也不能上厕所,更不能带手机。最初几天由于样本多人少,为保证早日出检测结果,实验人员都是连轴转,研究人员潘明一连几天就睡在了实验室边上的储藏室里。研究人员刘李的爱人是成都市青羊区的疾控人员,夫妻俩同在一城,却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
1月31日7时许,微生物检验所的研究人员祁腾、张林和省疾控中心另两位同事一道,坐动车赶赴湖北天门,驰援当地的疫情防控。
一到天门,这支队伍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夜以继日地工作,4人轮班在实验室里做检测,在9天时间里,完成了712份核酸检测。
对于微生物检验所的研究人员来说,随着疫情的发展,他们身上的任务也越来越多,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为更好防控疫情,缩短病人确诊时间,储备全省检测能力,省里陆续批准了28家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为确保这些机构的检测能够达到标准,从内江到眉山、从绵阳到甘孜,微生物检验所在全所仅有40多人的情况下,派出6批45人次核查各定点医疗单位检测能力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还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至今已举办3期培训2000余人次。记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