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间隙,与会的企业家们相互交流。记者 郝飞 摄
12月24日,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的第一场专题研讨会中,发言嘉宾围绕“科技引领合作,创新促进发展”展开讨论。记者 郝飞 摄
中日韩三国合作基础深厚,已经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
伴随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庞大市场容量正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创新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数字革新,构建国际规则;二是多样性,建立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
“希望在精密光学领域和日本企业加强合作,在工业设计、声音单元等领域和韩国企业共赢。”12月24日,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专题研讨环节,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钟波向在场的日韩企业抛出合作橄榄枝。
当天,围绕“科技引领合作,创新促进发展”主题,中日韩三国工商界代表共话未来机遇。在他们眼中,科技创新将如何推动中日韩三国工商界的合作?
基础深厚:区域协同,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链
极米科技创立仅6年,产品卖到123个国家(地区)。钟波将功劳归于全球化的科技合作,特别是与日韩两国的产业协同,不但提升产品品质,还降低成本。同时,与日本企业的深入合作,让极米科技拓展日本市场更“接地气”。2018年,极米科技一款家用投影仪在日本上市不到半年,就拿下日本家用投影市场25%的份额。
“合作让三方受益。”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英波也有同感,他们与日本生产机械臂的企业合作,实现仓储物流自动化,在今年“双11”物流高峰,把物流企业的时效和能效提升3倍。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特别顾问山西健一郎介绍,三菱电机为中国工厂智能化、绿色化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为韩国提供高精度三维地图,支撑无人驾驶技术。
“中日韩三国合作基础深厚,已经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三星经济研究所副社长朴起舜以电器行业举例,日本向韩国出口原材料、制造设备,韩国制造半导体、显示器等中间材料,中国再将这些产品进行组装,出口到全世界。
科技创新技术迅猛发展,与会嘉宾形成共识:中日韩三国合作不应满足于现有模式,而应向更深层次拓展。“伴随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庞大市场容量正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朴起舜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7亿,以中国市场为基础,中日韩三国进行共同研发,发展新型技术和商品服务,可以创造更多合作典范。
前景广阔:打破壁垒,诸多领域可率先实现突破
具体在哪些领域可以实现突破?山西健一郎认为,创新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数字革新,而数据安全流通,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构建国际规则;二是多样性,不仅要企业、高校、政府参与,还要建立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这就需要中日韩三国在产学研之间加强互动。
朴起舜看好5G领域的合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日韩三国5G通信技术专利在全球占有率达60%以上,“三国的5G技术领先全球,我们之间可以互为最优的合作伙伴。”
瑞穗金融集团公司董事长佐藤康博建议,打通金融领域壁垒,统一二维码,实现跨国手机支付。“这将给中日韩的百姓带来巨大便利,给三国旅游观光行业带来重大利好。”他同时认为贸易金融也是突破方向。三国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扩大应用、制定规则,可以抢抓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先机。
还有新能源领域。SK创新公司常务理事李存夏认为,电动汽车锂电池正在构建日本研发、韩国生产制造、中国市场销售的合作关系。
钟波畅想,未来的显示领域屏幕无处不在,自动驾驶车窗浮现目的地的风景。“我们要开展更深层次的产业协作,在研发、市场等领域更有全球化思维。”
“唯有合作才能做大做强,相信中日韩工商峰会在成都举办只是个开始,来到成都,万事都成。”付英波的一席话,赢得现场嘉宾热烈掌声。(记者 李欣忆 吴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