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引发观众重拾童年记忆—— 一块电子屏幕 70年教材变迁
发布时间:2019-11-12 11:18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一块电子屏幕,浓缩了70年教材变迁史。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教材互动展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体验,重拾童年时期的专属教材记忆。

站在电子屏幕前,挥动右手,70多岁的北京退休工人王明达在盘旋上升的“书架”里仔细找寻当年使用过的语文教材。一本蓝色封面的初级小学语文课本吸引了他的注意。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尽管年代遥远,谈及对语文课本的印象,王明达随口吟诵了这首古诗。

教材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自从上世纪50年代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是吟诵着《咏鹅》走过了童年。1951年秋季,由人教社编写的中小学教材在全国正式使用,成为全国通用的第一套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教材互动大屏里收集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社出版的5套教材,观众最早可以看到1951年—1955年的第一套教材。

“找到了!”北京八中初二学生蒋方达一眼就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通过手势打开“教材”,《花的结构和授粉》这章内容随即呈现在大屏幕上。更令蒋方达惊讶的是,除了课本内容的原样重现,桃花从开花到授粉再到结果的过程还以动画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演示,让观众更加直观地学习到植物知识。

拆装航空发动机、建筑模型建构、鲫鱼观赏……“课本”里丰富多彩的AR元素引得众多参观者停下脚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教材数字化的进程,封闭、静态、保守的教材观正在被打破。

“这里面的大部分教材我都使用过,感觉很亲切。”来自西安鄠邑区的小学退休语文教师刘春利盯着大屏幕观看了许久。从教37年,在刘春利的记忆里,教材里的插图越发精美,在内容上,传统文化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到当前各级各类教育中普遍应用的新形态教材,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始终。为做好教材管理工作,2017年7月,新中国首次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同年9月,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

“一代代英雄人物、科学家通过教材成为少年儿童心中的榜样。”刘春利说。

作者:本报记者 焦以璇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2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连云港海州区检察院到江苏海洋大学… 抓学习 讲传承 重实践 安徽财经大…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20… 新都区向理塘县师生发放教育奖励基… 2019中高协校园高尔夫发展计划教学… 四川提出公办园幼儿占比2020年达50… 北京朝阳65所民办园转普惠增1.8万… 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宣讲…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