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青少年艺术与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作为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分论坛之一,本次研讨会结合5G时代的发展规律和我们的国情,为实现教育的全面、可持续、现代化发展,深入探讨了青少年艺术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和分享在青少年艺术与媒介素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为传媒与艺术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供改革创新及传播路径拓展的思路。
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秘书长赵灵山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说,随着媒介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这应形成全民共识。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培训学院院长董关鹏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媒介素养不仅仅是传媒专业人才的素质,更应该是每一个公民都具备的基本素养,特别是在媒介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信息的洪流中,媒介素养缺失将会产生价值观扭曲、网瘾、网络宅居等多种社会问题出现。5G如何能够和教育领域结合,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亟待我们共同去探索。
培训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社会教育的主要窗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特色,整合国内外、校内外优势的媒介教育资源,结合国情根据中小学的教学特点,利用一线丰富的媒介平台,全面整体提升中小学媒介素质教育。把媒介与艺术教育融通到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推动填补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空白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
学院先后与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市第三十中学、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佛山市实验中学、威海市环翠国际学校、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建立了持续和深入的合作。精心打造媒介素养、语言艺术素养、影视艺术素养、新闻素养、动漫及艺术创意素养在内的五大课程模块体系,为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发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国内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全面推进,起到了示范作用。各合作学校学生累计创作优秀微电影作品一百多部,参与和受惠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师生,达到一万多人次。其中,《三个人的皮影戏》、《影由心生》、《田野新希望》等一批优秀学生作品脱颖而出,荣获多项视频创作奖项,《车手变形记》更是荣获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一等奖、“科学万花筒”科学微电影最佳表演奖、FUTURE X未来科技创意奖。
在圆桌讨论环节,师生一同讨论了微电影作品创作感悟与分享,并就微电影开启艺术学习之路、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景与思考、媒介与艺术教育的国际化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部副学部长、培训学院执行院长邹细林现场主持论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韩三军、北京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会长刘振、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时尚推广与形象学高级讲师蕾拉.里根等嘉宾出席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