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云南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探索消费扶贫“教育+”模式 校园“双十一”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11-15 11:06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通讯员 张婉婉 记者 李配亮)11月11日,在云南省怒江州职教中心,身穿傈僳族民族服装的利言正热情地向过往顾客推销本村生产的草果、红米、香砂等特色产品。她所在的集市上,40顶彩色帐篷下是泸水市各定点扶贫单位、州职教中心学生以及大练地村建档立卡群众等精心准备的特色展位,鲜美的羊肚菌、浓郁的本地咖啡、精巧的手工艺品……多个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热闹场景。

“双11”当天,云南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抢抓消费时点,在怒江州职教中心举办消费扶贫“双11”校园集市活动,线上对接电商扶贫平台,线下开展农校对接,联合中交集团、水电十四局、怒江州供销社等多家定点扶贫单位共同参与。

利言是大练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作为大练地村扶贫车间的销售代表参与了这次校园“双11”活动。大练地村农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创办后,村里的农货有了统一的包装和标识,也找到了销路。“参加今天的校园集市让我觉得村里这些产品是有销路的,我要大声推荐,让产品卖得更多更好,回去后我要继续种好养好绿色生态农产品,保证质量。”

云南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紧扣增收、减贫、创富、共享4个环节,采取“加减乘除”四步法,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教育+”模式,助力定点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

促农增收做加法。以农校对接为关键途径、消费扶贫为主要做法,签订消费扶贫合作备忘录,引导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持续批量走进云南工商学院、大理大学等省内院校,支持建设民族手工和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约300人次就近务工,保障每人每天最低工资120元,打造贫困群众前期发展生产增收、中期就业务工增收、后期参与分红增收的全过程帮扶链条。

对接市场做减法。打好“绿色食品牌”,拓展消费扶贫“朋友圈”,推动贫困地区产品直接对接消费市场,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市场转销环节,构建面向校园、机关和互联网的3个直销平台,做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形成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联动,打通产业帮扶“最后一公里”,鼓励省内院校、挂联单位以购代捐、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破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激励创富做乘法。支持怒江州职教中心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为深度贫困地区培育职业技能人才。发挥党员“双带”示范引领作用,选树“领头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挂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3户、2004人发展豪猪特色养殖,充分激发贫困村产业造血功能,着力打造定点扶贫新引擎,有效提升挂包村脱贫质量。

利益共享做除法。建立消费扶贫分红对象评选机制,“奖勤罚懒”表彰生产户,关注关怀特殊困难群体。2018至2019年连续两年开展消费扶贫,创收显著,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70余万元,面向1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0万余元,户均增收500余元,其中20户因消费扶贫带动产业增收脱贫。健全户户参与、人人共享的利益机制,确保消费扶贫各环节精准锁定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

作者:通讯员 张婉婉 记者 李配亮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5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县老干部大学:召开主题教育学习交… 2019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 民办职业院校代表研讨民办教育发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民政特… 北京联合大学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 华北电力大学助力打造北京大型社区… 北京中小学校长共研集团化办学 海南与浙大共建海南研究院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