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贫困地区,补齐发展短板—— 甘肃:“全面改薄”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发布时间:2019-09-26 09:49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初秋时节,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的深山里,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沿安初级中学修葺一新,暖黄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
该校校长王翊从教25年,见证了学校从破旧的小平房变为标准化初中校的全过程。
这所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全面改薄”工程。甘肃“全面改薄”覆盖全省14个市88个县(市、区)的12139所项目学校,累计投入资金238.29亿元,惠及260万名学生。
“我们锁定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着力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等薄弱环节下功夫。”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说,“全面改薄”就是要集中力量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省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压实政府责任
“全面改薄”首先涉及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为此,甘肃省、市、县三级政府迅速成立“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并将其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层层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同时,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精准掌握学校办学条件缺口清单,在“一校一本一图一策”的基础上,及时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使项目规划的资金投入、项目内容等更符合实际。
天水市是甘肃省人口第二大城市,“全面改薄”需要改造建设的学校多达1945所,校舍建设规划面积、规划投入资金总量居全省第一位,项目投资体量大、单体数量多、建设任务重,“全面改薄”任务十分艰巨。
“市委书记等市一级领导包抓,定期主持召开协调会、现场会、约谈会,并深入施工现场调研督查,解决困难问题。同时,实行量化打分、双月通报制度。”天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伏金祥说。
目前,天水市已累计投入各级资金40.8亿元,实际建设资金投入、开工面积、设施配备均已超过规划总量,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班班通设备、课桌椅100%达标。
钱花在刀刃上
贫困是甘肃最基本的省情。薄弱学校改造升级,钱是最大的问题。为此,在中央支持甘肃113.16亿元的基础上,省市县三级财政尽最大能力又拿出125.13亿元,下决心解决薄弱学校难题。从国家到地方,从省里到区县,好不容易拿出的这238亿元到底怎么花?甘肃提出,“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将“从上至下”的项目设计程序变为“从下至上”,学校缺啥就补啥。同时,省里组织实施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了采购设备质量,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为保障每个项目顺利进行,甘肃自主创新信息化系统管理。如今,走进每一所项目学校,校门口项目公示牌上都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学校每个项目的前期手续、主体施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信息便呈现在手机上,一目了然。
形成攻坚合力
在甘肃,项目建起来、设备配进来并不是“全面改薄”的终点,该省把“全面改薄”与教育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发展、教师队伍、改革创新等相协同推进,形成了“全面改薄”合力,促使薄弱学校底线达标与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并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师资是农村学校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甘肃通过实施“特岗计划”、省政府“民生实事”等项目为全省农村学校补充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6.2万名。
此外,甘肃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全覆盖。目前,该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1.23%,这一举措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随之,网络直播课、网络共享课在各地推广开来,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甘肃省“全面改薄”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分别完成五年规划的100.44%和103.02%,学生课桌椅达到学生1人1桌1椅的要求,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和寄宿学生“大通铺”现象,基本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改薄项目的全面实施,强有力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0个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本报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田政锋 贾亚文 岳磊)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6日第11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