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之风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教育部主题教育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9-08-29 09:35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持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推动高职扩招100万专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每一个攻坚行动背后,都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教育部逐条列出问题清单、深刻检视剖析反思。6月中旬到7月底,教育部党组成员深入17省开展74场专题调研,察实情、解民需,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共收到社会各界四大类、20个方面、156条意见建议,形成了教育部党组问题清单、整改方案及部党组成员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全力推动解决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脱贫攻坚如何持续推进?
主动查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
“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打好控辍保学这场命运之战、未来之战、振兴之战、长治久安之战。”在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的话语掷地有声。
7月13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在新疆主持召开教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会议直奔主题,直面问题,围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职业教育扶贫等方面具体问题深入讨论,查找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孙尧强调,要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作为“持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问题的牵头司局,规划司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等七大问题列为整改重点,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司局、责任处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按时间节点持续推进巡视整改。
如何啃下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教育部确定374个县区作为控辍保学国家重点监测县,进一步加强工作沟通和业务指导。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明确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在学籍系统与公安部人口信息库、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库比对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在线的“控辍保学工作台账管理平台”,实现离线辍学台账数据导入、辍学学生情况分类精细处理、实时更新学生辍学和复学情况等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教育被视为实现精准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完成了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落实协议督查工作,组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专家、一线校长教师研讨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网站,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开通贫困地区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专题网页,供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师生免费学习使用。启动“三区三州”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专题培训,近20所职业院校的6000余名师生接受了培训。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第二批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教师专项计划……一系列支教计划的实施,为贫困地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教师培训支持工作持续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教师发展机构业务骨干研修项目、对口支援凉山教师队伍建设、送培进疆活动等项目陆续开展起来。
此外,在加大“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推普脱贫攻坚、强化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等方面,教育部聚焦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突破口在哪里?
消除大班额、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如今,走进很多地方的乡村,最漂亮的建筑往往是学校。
2014—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全国5年共投入5400多亿元,99.8%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如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又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据督导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还有56人以上大班额26.5万个,占义务教育学校总班数的7.06%。此外,乡镇寄宿制学校不足、农村小规模学校弱、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目前需要聚焦的突出问题。
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巩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成果,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确定攻坚目标:用两年时间,争取到2020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基本办学标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精准发力,《意见》将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
“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涉及部门多、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需要争取各方支持,确保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编制两年项目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把指导“三区三州”做实做细项目规划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审核135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项目规划,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据了解,教育部还将建立完善双月通报、定向调度、公开公示、监督举报、定期检查、突发应急、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价制度,推动地方层层夯实责任,扎实有序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高职百万扩招如何实施?
统筹推进、分类指导、保障投入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教育部在主题教育期间,将推动高职扩招100万专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作为教育部层面重点推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实行集中统一调度,高职扩招工作正有序推进。
“高职扩招‘中央统筹’的政策设计基本完成,已转入‘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阶段。”据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介绍,为及时了解各地落实情况,7月,教育部先后赴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等8个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对照初心使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把存在问题的根源找深找透,根据调研情况形成一个调研报告和“典型经验、突出问题、政策建议”三张清单。
此次扩招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如何分类加强指导?教育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实施了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高素质船员培养计划等三大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我吃过文化程度不高的亏,现在职业院校的大门向我们农民工群体敞开了,我要抓住这次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看到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发布的面向社会人员扩招简章,正在深圳打工的安徽人杨军第一时间在网上进行了报名意愿登记。
各地因地制宜陆续出台了扩招政策,江苏、山东、安徽、甘肃等4个省份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人员报考高职院校,允许在本地务工6个月以上、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及以上的外省户籍考生报考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安徽出台专门办法,指导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类型和专业特点分类制定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扩招工作的推进离不开经费保障,2019年中央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比去年增加50亿元。从2019年起,对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5000人增至1.5万人,奖励标准每生每年8000元;高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导指导,推动各地履行主体责任,与各地签署《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将高职扩招作为《备忘录》的重要内容。适应不同生源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出台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专门文件,指导各地各校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保证培养质量。(本报记者 焦以璇)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29日第1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