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课程:核心素养的本土化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20 10:25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山大人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学校点多面广,师资力量不足并呈结构性短缺状态,办学整体水平还不高。
近年来,竹溪教育人充分结合本区域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山区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绿色·生态”课程巧妙融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竹溪本土化的解读: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构建了“绿色·生态”阳光课堂;以安全教育、经典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教育”打造阳光德育模式;确立了以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为核心要素的“一个健康三个好”阳光学生培养目标,并为每一个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措施与评价方法。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一个健康三个好”阳光学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以学生学习与成长为核心的课堂生态,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构建五育并重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体现多元化,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素养形成提供发展平台。一是践行各学段“教育指导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要求的各类课程。二是积极开发与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竹溪县一中的“黉学文化”、县实验中学的“书院文化”、新洲镇中心学校的“礼”文化、县实验小学的“阳光系列”校本教材等,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目前,竹溪县正积极整合资源,力推山水竹溪、茶文化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
打造学生本位的高效课堂。一是深入推进“绿色·生态”课程改革。促进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二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以竹溪县中小学生“一个健康三个好”成长目标为导向,不断建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领全县各校加强常规过程管理,规范国家课程开设,不断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与多元化评价。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局机关干部入校进班听课、学校管理干部推门听课和课堂巡查制度,坚持一学期一检查、一公示、一考核;利用大数据对全县所有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跟踪分析,在研训视导中除集中常规视导外,根据数据分析对部分学校、教师进行针对性视导帮扶,让教研视导贴近一线学校教师需求。四是探索实施“双师教学”。推行“双师教学”,全县45所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实现全覆盖,辐射班级174个,受益学生近5000名。“双师教学”平台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解决了偏远教学点课开不齐开不全的难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将当地的戏曲民歌、剪纸雕刻等民俗文化,融入校园科技节、艺术节等体艺活动;建设校外实践活动基地,成立志愿服务队,引导学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劝导、卫生打扫、疏导交通、助老助残、环保调查等活动;引入创意空间、3D打印、机器人拼搭等项目,组建校园社团,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种综合素养的作用。“校校有社团,校园更精彩”。开展特长教育、丰富课外活动的竹溪阳光教育模式不断探索、日益成熟,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把多彩的活动课程化,让学校成为传承历史经典、演绎现代文明的大舞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和竹溪地方剧种《山二黄》走进中小学课堂,戏曲节目《清风亭》参加全省校园戏曲展演;与“相守计划”相结合,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外聘艺术教师,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让课堂、教室、学校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多名学生在省市县体育、艺术类大赛中获奖。
建立润物无声的德育体系。通过多彩课程、实践活动、家校协同三条育人渠道,将德育寓于舞蹈、声乐、美术、器乐等丰富多彩的艺体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敬老院献爱心、下村帮助农民收割庄稼等实践活动,构建“家庭参与”学校德育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找到家校协同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蒙以养正”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积极开展网上道德银行等德育课题研究,探索科学评价体系,把学生评价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实现阳光德育评价系统信息化,逐步实现道德行为习惯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近年来,竹溪县一中积极探索构建“三三二”主题德育模式,即:在校讲勤奋、讲荣辱,在家讲孝敬、讲感恩,在社会讲公德、讲责任的“三讲”教育;“自尊、自强、自律”的“三自”教育;“成人、成才”的“两成”教育。通过“三三二”德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以此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增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其成为有正确价值观、身心健康、自强自立、合群合作、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阳光少年。
(作者系湖北省竹溪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王琪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0日第9版 版名:课程周刊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