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给挺进“无人区”的“青稞”更多支持
发布时间:2019-11-05 11:07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前,由饶毅、杨振宁、施一公等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起,腾讯基金会出资设立的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50位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别获得300万元人民币奖励,以鼓励他们在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领域发展中的贡献。另一项表彰在科学研究领域为社会做出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的“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评选结果也揭晓,37岁的英国知名神经学家、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会士Tom Baden获奖。

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这两个奖项的鲜明特征。科学探索奖面向45岁及以下中青年科学家,此次获奖的50人中,35岁以下有9人,最年轻的获奖者不过32岁。而为了确保公正,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百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关系。这种评选方式,也是打破科研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的积极尝试。区别于其他对已有科学成果进行奖励的奖项,科学探索奖奖励的是青年科学家正在从事的基础科学与前沿核心技术的未来可能,看重的是潜力而非当下,鼓励“探索”之意,实至名归。

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了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而前沿科学研究则是在科学的“无人区”挺进。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尤其要求研究者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另外一方面,正如杨振宁在颁奖礼上所言,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五年到十年的期间,是科研工作者最困难的时期之一,这个期间要选择一个领域,要在这个领域里头做出来一个能够站得住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青年科学家,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也最容易出成果。有人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突破,大部分是在他们30岁至45岁之间实现。基础科学、前沿科学研究的特点和青年科学家成长规律双重因素叠加,决定了必须要为青年科学家营造心无旁骛的科研环境,既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也让他们有足够的定力甘守寂寞、坚守初心。而这正是科学探索奖的初衷所在。

曾经,成为科学家是很多人儿时脱口而出的梦想,但在娱乐资讯消费走俏的时代,科学新闻常常被遗忘在聚光灯的边缘,科学家似乎成为一个受冷落的群体,这种现象刺痛了公众的敏感神经。鼓励科研探索,不仅要为科学家们营造心无旁骛的科研环境,也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据了解,整个科学周活动期间,除了盛大的科学探索奖颁奖仪式,还有科学WE大会、医学ME大会等活动。活动中,从人体细胞到天体粒子、类脑芯片,科学家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用前沿科学搭建起一座连接人类体内“小宇宙”和广袤未知宇宙的桥梁,科学家们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镁光灯下的凝视,无疑是对这些在“无人区”挺进的科学家的肯定。而更多的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也得以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科学研究的奥秘,感受青年科学家的风采、理解科学精神。

科学探索需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热情参与和投入。施一公曾说,科学精神靠全社会传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靠青年科学家去传播。让青年科学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把他们的科研探索的故事通过大众传播讲给公众,无疑是很好的科学精神传播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有助于在广大青少年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形成追逐科学探索的新时尚,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并投身科学。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作者:吴峥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05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渤海大学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语言大学师生党员骨干赴兰考开… 英国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1.7亿英镑… 武汉交通职院引导毕业生设计小作品… 北京丰台职教中心:“菜单式”培训… 威海环翠 打造校园共享阅读空间 江苏淮安 全国首所红军高级中学成… 用好督导杠杆撬动义务教育更大活力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