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超五成受访者 担心学校减负会让孩子成绩变差
发布时间:2019-11-04 09:43 | 来源:新京报


近日,网上有很多南京家长反映,南京掀起了减负运动的新一轮热潮。除了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外,当地教育部门还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等。此举引发了一些家长的不安,他们担心“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成为活泼灵动、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减负令让南京家长已疯”传遍社交媒体。

  减负是不是等于制造学渣,对此,你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为减负而减负注定行之不远

  我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被舆论诟病已久。按理说,为学生减负符合社会期待,应该是学校、家长、学生都喜闻乐见的事,可实施减负这么多年来,似乎并未收到人们预期的成效,一些学校推出减负举措,而家长并不买账,个中原因显然值得各方深思。

  出台减负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减掉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减掉重复低效率的课业,以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学校对何为“负”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在减负的同时也没有升级教学方式,成了为减负而减负。

  诸如减少课时,提前放学,一律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甚至强行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一刀切地把必要的考试和作业也统统取消,显然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也一起泼了出去”,失之简单机械。

  当初提出减负,实则是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准确把握哪些是“负”、减掉这些“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否则就容易成为对学生的放任自流,使减负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话说回来,不可否认的是,减负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在全局层面统筹设计,协调推进。不然,即使学校落实没有偏差,但如果现有升学机制不变,单靠各学校局部“碎片化”的改革,也注定难有成效,家长焦虑仍然在所难免。

  □井彩霞(媒体人)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渤海大学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语言大学师生党员骨干赴兰考开… 英国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1.7亿英镑… 武汉交通职院引导毕业生设计小作品… 北京丰台职教中心:“菜单式”培训… 威海环翠 打造校园共享阅读空间 江苏淮安 全国首所红军高级中学成… 用好督导杠杆撬动义务教育更大活力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