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教研为要教研
发布时间:2019-09-10 11:02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研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传统教研活动往往以领导或教研组长的意愿为主,自上而下,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呈现“被教研”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为园长,应当调动教师积极性,把通过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幼儿园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园本教研调整了方向,从教师需求出发,真正变“被教研”为“要教研”。
全面了解教师群体对教研内容、形式和氛围,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教研活动的现状及教研共同体的期望,是开展教研活动的起点。通过意见征集,教师提出以下要求:教研要目的明确,让教师有备而来;教研需要有强手同伴、共同成长;教研需要分层研讨、各取所需;教研需要轻松氛围、平等和谐;教研需要专家引领、指引方向;教研需要实践操作、验证效果……
基于上述需求,我们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发展”为核心精神,以专业理想为纽带,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个体、教师整体发展为目的,在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核心式教研:
让不同层次教师都获得成长
根据我国学者白益民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我们开展了核心式教研。教师自主组建教研团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分层次教研,帮助新手教师上轨道、经验型教师上台阶、研究型教师破瓶颈。
比如,关于教师在户外平衡区如何观察并支持幼儿混龄自主游戏这一教研活动,我们先邀请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为教师带来“户外游戏活动的课程理念和实践探索”讲座。他认为,户外活动是构成幼儿生命成长的基本环节,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么教,我们怎样对待游戏,就意味着怎样对待幼儿。
随后,核心教研组的教师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分为六大环节:知识竞答—回顾反思—案例分享—现场观摩—联合教研—评价提升。活动紧扣小组研究内容设计主题,聚焦教师的实践困惑。通过同伴互助、经验分享、专业引领,教师梳理出了有针对性的操作策略,真正解决了大家的困惑。而且,我们尝试不同地域、不同园所的教师全程联合教研,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联合教研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范本。同时,也针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尚存在的高控现象、环境和材料的适宜性以及混龄游戏中如何把握小中大班幼儿的学习痕迹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这样的教研活动,效果明显、对教师影响大。
菜单式教研:
教师自主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菜单式教研,主要是提供适合教师自主发展需要的可选择式教研。形式有导师团引领、沙龙式分享、自由交流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下,教师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在沙龙式分享教研活动中,针对户外平衡区域幼儿混龄游戏中教师的自主观察主题,教师尽情发表意见。有教师提出,应支持幼儿创设持续变化的游戏环境,确保幼儿创设游戏环境的安全性,同时充分发挥异龄同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幼儿发展。
还有教师提出,应采用定位观察的策略,比如添加材料,用标志进行区分,教师适时介入等。每名教师是一个小切入点,研究团队就是个大经验集合。
群体式教研:
最大程度解决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
群体式教研指向教师群体中共性问题的解决。我们寻找同一幼儿年龄层或相同教学内容中大家共同困惑的问题,拿出来进行教研。如每学期幼儿园都会开展园本教研七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名著;上一节优质课;分享一份连续观察五日以上的观察记录;主持一次小组教研活动;组织一次体验式家长活动;展示一次主题游戏活动;完成一份幼儿创意戏剧的案例。形式有年级组教研、学科组教研、园所大教研等。通过理论学习、观摩实践、研讨反思、展示分享等活动,教师的整体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实现了教师有改变、幼儿有改变、园所有改变。在幼儿园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以幼儿为中心的生动画面,教师与幼儿之间有效互动,或支持、或引导、或鼓励、或参与。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研积极性不断提高,真正摆脱了“被教研”状态,实现了“要教研”。(徐凌霞)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8日第2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