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近照 |
由于职业原因,我经常收到微博留言咨询工作方面的问题,提问者有海归,也有国内求职者,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人在职场,你认为什么能力最重要?
我的回答很简单: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看似虚无缥缈,却是支配我们行为的原动力。如果把职场比作一本书,那么思维方式就是序言和目录,它支配着工作模式,决定了职业生涯该如何书写。
这里有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本科生需要用3个月的薪资收入来收回大学4年教育学费的投资,而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的人才对工作技能提升的投资则更能立竿见影得到回报,1个半月就收回来了。
看上去本科生吃了亏,但随着时间拉长,他们前期的学习投入开始逐渐产生效用,回报也逐年变得丰厚,体现出了较强的后劲。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学历只是表象,两类人才最核心的能力差异,恰恰是抽象思维能力。
对“抽象思维”这4个字,大家并不陌生,但总觉得很遥远,其实不然。我们小时候的数学课,就是抽象思维运用的集散地,每一个定理、每一条公式都是抽象思维的体现。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在学生时代常被夸会“举一反三”“一点就透”,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也会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做事有条不紊、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良好印象。
你会惊奇地发现,同样是3MB的信息,自己只看到了3MB,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却能经过思考推导出30MB的信息,并熟练应用在解决300MB的问题上。可以说,抽象思维能力是授人以渔的“渔”,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
那么,如何挖掘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呢?我认为有2个方法:
一是观察。面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小说家看见故事、艺术家看见美、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看见本质。想要达到这种境界,知识储备必不可少,积累的方法一靠“读书”、二靠“读人”。
“读书”,透过作者笔下的文字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读人”,则是通过双向沟通,吸收他人的观点和见闻来丰富自己。读得多了,自然看到的比别人多,思考得比别人深。
二是提炼。训练抽象思维不能止步于观察,还必须提炼出言简意赅的抽象规律。乍一看高深,实际并不难。举个有趣的例子:我们的父母大都很节约,即便你给家里打钱,父母通常也只会存起来,舍不得用来改善生活。但如果你给家里寄5000元的购物卡并告知父母只有1个月有效期,花不完则作废,他们就会立刻变身“月光族”。
父母的行为看似有180°大转弯,但内核实际上是不变的——害怕浪费。前者是舍不得花钱怕浪费,后者是怕购物卡作废造成浪费。后一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正是抓住了父母“怕浪费”这一点。
由此不难看出,抽象思维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提炼出的规律相当于一株树干,向上可以朝不同方向长出无数枝叶,即应用在各个领域。父母花钱的问题可以解决,商业谈判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却是从相同的树干中吸取养分,运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是换位思考挖掘对方痛点,二是围绕痛点进行劝服更易成功。
这就是“举一反三”的核心思想,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底层逻辑。这样的思维方式,的确能在工作中给自己提供强大助力。
对不少回国就业的留学生,我经常会给他们的建议就是提高自身抽象思维能力。虽叫“抽象思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毫不“抽象”,对于每一个求职者来说,实现从技能到技术、从重复到创造、从低端劳动到高端事业跨越,都离不开抽象思维。常常有人咨询,入职后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怎样才能由眼前的问题延伸到更远场景、给出更多答案?这些是工作进阶最直接的表现,而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其所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郭 盛)
(作者系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于1999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