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兴趣分宿舍”提升高校管理温度
发布时间:2019-09-03 09:37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以下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哪个标题最好……如果你的答案和小伙伴们高度一致,那么恭喜你,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室友”。近日,南京理工大学设计传媒学院在给新生分配宿舍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给新生按照兴趣来分配宿舍。新生们在报到的第一天便“一见如故”。(9月1日《扬子晚报》)
按照传统做法,大学新生分配宿舍都是随机分配,这固然更加方便快捷,看上去也更公平,却也隐伏着一些问题。一项调查显示,77.58%的受访者经历过宿舍矛盾,其中3.14%的受访者表示宿舍矛盾经常发生,7.40%的受访者甚至想搬离。室友关系的不尽如人意,固然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和分宿舍的时候忽略、漠视大学生的差异性密不可分。
社会流动的加速,让大学生的异质性不断增强。虽然身份标签相同,不同的大学生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经历、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有人好动,有人喜静;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却是“夜猫子”;有的人喜欢收拾、整理,有的人则显得有些邋遢……千姿百态的大学生如果简单、生硬地随机分配宿舍,不可避免会导致室友之间出现纠纷和冲突。
室友关系是一种夹杂着利益和情感的混合型互动关系,有的宿舍室友之间亲密无间,有的宿舍室友之间却具有很强的距离感和隔阂感;有的宿舍充满活力,有的宿舍却冷冰冰……宿舍既是一种私人空间,也是一种公共空间,公私关系的杂糅,很容易让室友关系上演“变形记”。倘若有室友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难免会在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间的同时,侵犯他人的“领地”。
“按兴趣分宿舍”,说到底就是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实现兴趣偏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匹配,从而对新生分层、分类,让那些具有相同生活方式、相同“意义之网”的大学生分在一个寝室,从而减少摩擦与纠纷,增加寝室的活力与凝聚力。“按兴趣分宿舍”尽管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这种尊重学生差异性、异质性的人性化管理举措,显然值得点赞。
不论是“按兴趣分宿舍”,抑或赋予学生更多转专业的权利和选择空间,尊重和回应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以更加柔软的姿态、更有温度的做法来提升学生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见证了高校管理和育人观念的转变。只有懂得“以生为本”,高校才能赢得同学们更多的信任与认同。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室友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种情感共同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和他人打交道,首先就是要学会和室友打交道。“按兴趣分宿舍”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固然有助于改善寝室关系,却难以治本;只有每一个室友都有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都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成人之美,室友关系才会“美美与共”。(杨朝清)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3日第2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