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变了贫困家庭的命运 ——来自河北平乡县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03 09:36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近年来,河北省平乡县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扶贫工作,他们的探索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硬件软件“两手抓”
平乡县西北偏远地带的庞庄村有一所庞庄小学,占地2000平方米,距县城20公里,是甜水井、黄村等周围5个村适龄学生的入学点。多年来,教室、宿舍只有两排砖瓦房,教学设备简陋、短缺,教学条件十分艰苦。
2017年,学校被列入县扶贫校改项目。如今的庞庄小学微机室、图书室、宿舍、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40台电脑、6800册图书和各种教学设备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打牢了基础。
庞庄小学只是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乡县坚持积极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2016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了停西口中心小学、冯马二小、庞庄小学等32个项目的新建、改扩建和维修改造。目前,一座座配套完善、人文气息浓厚的中小学校园成为平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近3年,平乡县通过招录特岗教师、教育志愿者等渠道,增加教师548人,2018年又通过乡村振兴计划人才引进项目,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增加教师83人。
对新招收的教师,县教育局鼓励他们到边远农村或贫困村任教,并给予优惠政策,如规定边远农村享受最高档津贴、免费提供吃住等,乡村教师职业在平乡逐渐成了“香饽饽”。
主要启示:提升教育质量,基础设施是硬件,师资配备是软件,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下大气力加强贫困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真心实意从生活、情感上关心爱护教师队伍,把贫困地区的软硬件都配齐、配足、配好,教育扶贫才能深入、持久、顺利开展。
招智引才 以强带弱
2019年,平乡一中高考成绩取得了近10年来最大幅度的跨越,在邢台市排名大幅上升,由2018年的全市第20名上升至第12名。平乡一中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源自3年前实施的一项教育扶贫举措。2016年,由邢台市第二中学与平乡县第一中学组成帮扶对子,旨在提升平乡一中,乃至整个平乡县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助力平乡县脱贫攻坚事业。
不同于一些地方短暂支教的做法,为了切实完成这次教育扶贫帮扶任务,邢台二中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帮扶活动,“扎根”平乡,一盯3年。这些教师2016年秋季学期到岗,班级管理、教学教研完全参照邢台二中,就连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也有详细的制度、规划。
目前,这种引智招才、以强带弱的办学模式正在全县推广,成效明显,县第四中学与县第七中学、县第二中学与油召中学、县直第一小学与节固中心小学等教学联合体遍地开花,薄弱学校加速发展。
主要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贫困地区应擅于借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把本地的学子雕琢成一块块美玉。帮扶学校也应真正用心扶持,不藏私、零保留,共同推动教育扶贫事业良好开展。
强内功 拔穷根
教育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该县成立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教育扶贫攻坚方案,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每年至少进行两轮的拉网式排查。同时,与学校教师配合,每学期进行3到5次的入户走访,全面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掌握每名学生家庭情况、产业和就业情况等。
2016年以来,该县进一步完善教育救助体系,搭建了控辍保学平台,设立了教育扶贫资助基金,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阶段,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学前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750元,享受保育费减免等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并按照1000元至1250元不等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对普通高中、中职学生,实行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科教书、享受国家助学金的“三免一助”政策,资助标准平均每生每学年不低于2000元。
3年来,累计资助学前儿童160人、中小学生1963人、高中中职学生2136人,实现了对贫困学生全方位、全覆盖的救助。
贫困不可怕,怕的是失去希望。该县在教育扶贫过程中,不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注重学生和家庭思想观念的扭转、生活信心的重塑。
王旗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018年初中毕业时,因为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加上家境贫困,家人打算让他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了解情况后,学校与教育部门沟通,为王旗联系了平乡县中职学校。现在他就读于高铁乘务班,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跟某铁路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
他说,如果当时辍学打工,自己以后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和父亲一样,靠体力劳动挣钱糊口,一辈子摆脱不了贫困。现在通过上中职学校,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家庭以及个人今后的生活都充满了希望。
主要启示:教育扶贫要持续发力,要下大气力巩固教育扶贫的既得成果,更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让贫困地区学生能够留得住、学得好;要通过职业教育真正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要通过教育来影响和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脱贫”。(孟浩军 徐莉品 段立甲)
(作者单位:河北省政府研究室、河北省平乡县政府办)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3日第5版 版名:区域周刊
责任编辑:朱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