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5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新政要求高校至少有一所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 实体书店与高校如何续缘
发布时间:2019-08-27 10:11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小小的厅堂里,温暖的灯光照亮了降雨前昏暗的午后,一位白发老人站在讲台前讲解《老子》。这是北京外研书店8月的第二场文化讲座,主讲人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退休编审雷航。现在,她有了新的身份——外研书店“荣誉店员”。

外研书店隶属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立足校园、辐射周边的新型阅读空间。为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建设和健康发展,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

校园实体书店目前生存现状如何?转型升级路在何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经营困境有望缓解

京师品阅,是一家坐落于北师大东南门边上的书店。

“自1980年北师大出版社成立以来,书店就作为一个营销部门存在。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知道这家书店的人并不多,甚至还有学生发帖说‘北师大怎么没有一家书店’。”谈及此,京师品阅书店店长高霞颇有些无奈。

自2016年起,北师大出版社对京师品阅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升级,把原先的仓库打造成新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图书的种类,增加了文创类产品。“书多了,服务多了,来的人也多了,不仅有学校师生,还有周边居民,也常有路人进来瞧一瞧。”高霞说。

近年来,不少高校实体书店成为师生和学校周边居民们的精神家园。然而,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8年调查,目前仍有30%的高校内没有实体书店,书店要么经营不善而倒闭,要么囿于过去的经营模式转型困难。

不少实体书店店主表示,与网店相比,实体书店的场地、人员、水电等开支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让原本销售利润就不多的书店经营“雪上加霜”。

“互联网的冲击更加剧烈,不仅体现在网络售书渠道对实体书店销售的大量分流,还体现在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下,读者更少走进实体书店了。”外研书店经理付帅说。

“《意见》的发布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将进一步推进校园书店的发展和建设,缓解校园书店经营面临的困境。”广西师大出版社“独秀书房”项目负责人刘艳表示。

立足高校打出特色名片

“在外研书店没有您找不到的外语书”,是北京外研书店20多年经营出的口碑。付帅介绍,在书店全面改造前后,店内的外语特色从未被淡化,目前店内能看到10余个语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体》等作品,更有近40个语种的北外开课语种教材和读物。

《意见》提出,鼓励校园实体书店针对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师生实际需求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专业、特色服务,做精做大细分市场。

高霞认为,高校书店的专业性定位,是将其与普通书店、网上书店区分开的重要依据。高校和高校出版社的学科优势既为高校书店提供了可靠有力的资源支撑,无形中也成了校园实体书店的“名片”。

“高校师资也可以成为书店重要的支持。退休教授们在书店里寻到了继续发光发热的平台。”付帅说。如今,外研书店特聘北外退休教授作为书店“荣誉店员”,为读者答疑解惑。在8月的每个周末,书店的厅堂里都坐满读者,聆听老教授带来的中外文化讲座。

此外,多家高校书店都积极吸纳大学生力量。作为勤工俭学项目,大学生参与书店日常经营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学科背景,以大学生视角为书店提供购书建议。

是书店,更是文化空间

2016年10月,第一家由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推出的“独秀书房”在玉林师范学院落成。3年后,广西已经有了11家“独秀书房”,辐射自治区内6个城市9所高校及周边的上百万师生和市民群体,成为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人文实验室”。

“这个年代,书店的定义一直在拓展。”在刘艳看来,如今的实体书店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卖书场所,而是要朝着“1+N”多元业态的经营方向发展。“师生可以在书房进行阅读分享、文学沙龙、创作漫谈、社群交流等活动,在体验式的文化浸润中读书学习。”

《意见》提出,支持校园实体书店积极承担政府和高校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开展读书会、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文化活动,努力探索把校园实体书店建设成集图书销售、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校园文化活动场所。

如何扩大书店的辐射范围,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一些书店进行了大胆尝试。记者走访多家书店发现,文化交流、知识服务、餐饮、文创等业务,已逐渐成为校园实体书店经营的另一大支柱。

“校园书店在拓展各项新业务时必须以服务阅读和读者为中心。”京师品阅有关负责人认为,校园书店是进行文化传播的平台,应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师生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本报见习记者 林焕新 记者 焦以璇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26日第1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四川一高校开四川方言课 外地学生… “京版”学生劳动教育指导文件将研… PISA2018测试结果正式发布 我国四… 北京三分之二以上中小学校纳入学区… 国际测评显示—— 中国中学生阅读… 天津大学推出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 高校专家齐聚北林 推动马克思主义… 高校专家支招5G时代文化传承
推荐文章
官方:4.5级地震属有感地震但一般… 业内人士:大语文需借势高科技,带…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原党… 北京对首师大、北影等24所市属高校… 赵孟頫外孙的画作1.46亿成交 为啥… “移动微法院”实现当事人指尖诉讼… 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 湖南浏阳一烟花厂发生爆炸 已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