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娃经济”背后暗坑:早教班人去班空 服务“货不对板”
发布时间:2019-08-16 09:35 | 来源:北京青年报


      报个游泳课、上个编程班、来趟亲子游……暑期里“娃经济”红红火火,不少家长选择通过亲子消费来和孩子增进情感,为孩子“充电”“打气”。据新华社报道,热闹的“娃经济”背后藏有不少“暗坑”,一些亲子游泳班、早教班收完钱后“人去班空”;一些培训机构运营资质“不清不楚”、不少商品或服务“货不对板”……不少家长不慎掉入“暗坑”中,维权不易,叫苦不迭。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更有消费能力的家长也就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这促成了“娃经济”的火爆,但旺盛的亲子消费需求,却并没有得到消费市场的善待,市场存在野蛮生长、混乱失序的问题。伴随消费市场越大,针对消费者的“消费陷阱”就会越多、越深、越大,消费者权益损害也就会变得更为普遍与严重。

  亲子消费针对的是广大未成年人,市场布满各种“暗坑”,存在各种隐患,还可能侵害广大未成年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正因如此,就要防范“娃经济”乱象随市场越大而“越乱”。对于“娃经济”乱象,就更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亟待予以遏制。

  “娃经济”乱象,与欠缺足够对其进行强力约束的法律法规有很大关系。比如现在对于商家“跑路”、服务“蒸发”等问题,法律法规设立的多是事后监管;而对于规范亲子消费中的预付费问题,也欠缺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另外,地方相关部门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

  对此,就需要“对症下药”,要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机制,加强对“娃经济”的监管力度。只有将“娃经济”拉出隐形的监管盲区,才可能遏制“娃经济”的野蛮生长,促进“娃经济”规范发展、健康发展。当“娃经济”能够规范发展,才能真正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旺盛消费需求,让消费者不再花冤枉钱,让孩子们不再只是无良商家赚钱的工具,而能真正成为被消费市场善待的“上帝”,从而在亲子消费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渤海大学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语言大学师生党员骨干赴兰考开… 英国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1.7亿英镑… 武汉交通职院引导毕业生设计小作品… 北京丰台职教中心:“菜单式”培训… 威海环翠 打造校园共享阅读空间 江苏淮安 全国首所红军高级中学成… 用好督导杠杆撬动义务教育更大活力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