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对网络谣言应依法及时监管
发布时间:2017-06-01 14:50 | 来源:光明日报


  李思辉

  据媒体报道,山东青岛两名妇女将某品牌肉松饼用水浸泡,并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一团白色絮状物,她们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微信群,引发不良后果。随后,该说法被证伪,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取证,依法对上述两人行政拘留5日。

  因为发布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棉花”的视频被拘留,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实际上恰如其分。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谣言传播后,海量点击出现了,涉事糕点店被“包围”甚至被迫关门,人们的焦虑感更重了,这难道还不严重吗?《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警方在调查和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迅速对造谣者行政拘留,是法律对谣言的果断亮剑。

  需要看到的是,依法拘留造谣者不难,消除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容易。一方面,澄清谣言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行政成本。10年前,为了查明“纸馅包子”事件,北京市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检测行动,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才还原真相。这一次,为了粉碎谣言,青岛有关部门采取了调查取证、权威检测、网上辟谣等诸多措施,才基本打消了人们的焦虑。辟谣成本巨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手机直播就能迅速传播不实信息,造谣的成本却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即便谣言得以澄清、真相得以还原,它造成的焦虑感、不信任感却很难迅速消除。相反,故意传播的谣言与食品安全本身存在的问题相互交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严重冲击着人们对当下食品安全的信心,这恐怕是最令人担忧的。这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碰瓷”现象,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出现几个故意讹钱的“坏老太”“坏老汉”,即便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人们在扶危济困之时也难免多出许多顾虑,贻害何其远矣。

  防止“棉花肉松”等网络谣言“碰瓷”食品安全,当然不能靠封堵网络直播、微信传播等渠道,实际上,这也很难做到。但传播平台也好,监管部门也罢,都可以而且应该依法监管传播的内容,确保合法合规,对恶意造谣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不妨学习借助网络直播等现代手段,让人们看到监管的决心、执法的力度,巩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其本质是政府监管有力、执法透明,让真相跑到谣言前面,使民知之、信之。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言行一… 消费养老保险屡成传销噱头 专家:… 如何打造东北振兴软环境 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 迎来清风正气… “六个相统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 新华社:正风肃纪不松劲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