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专家发现“小鼠挠痒痒也传染”机制
发布时间:2017-03-16 17:29 |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广州)


 新华社武汉3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黎昌政)看到别人挠痒痒,甚至读到关于痒的文字,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挠起痒痒来。这种传染性瘙痒发生的机制是什么?专家研究证明,这种传染性痒也在小鼠身上发生,而且通过一个固定的神经分子通路进行。这一研究成果对孤独症的神经病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研究团队通过使用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技术研究发现,表现出传染性瘙痒行为的小鼠,其大脑视交叉上核区域的神经肽GRP和其受体GRPR,是传递痒觉等信息的关键分子:阻断大脑视交叉上核中神经肽GRP的表达,可消除传染性瘙痒行为;刺激这一区域中神经肽GRP的表达,小鼠的模仿性挠痒行为又恢复了。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医生郝燕介绍,传染性痒,是模仿性的抓痒行为,属于社会心理范畴。医学专家对模仿性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

郝燕解释,模仿是学习的基础,动物和人可以通过模仿获得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获得社会适应性。模仿能力下降和丧失,不仅缺乏学习能力,而且会出现沟通障碍,难以融入群体。常见疾病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通常简称为孤独症或自闭症,患儿模仿能力很差,不能关注人表情变化,缺乏心智解读能力,与人沟通困难,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对传染性痒的行为学研究,有可能开创对ASD神经病理机制研究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言行一… 消费养老保险屡成传销噱头 专家:… 如何打造东北振兴软环境 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 迎来清风正气… “六个相统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 新华社:正风肃纪不松劲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