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司法,群众称赞。
法治文化长廊。
村民自治。
法治宣传进社区。
华蓥市双河街道办事处果子村,近几年来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作为华蓥市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地,果子村征地拆迁面积约2000亩,占总面积的60%。尽管征地拆迁矛盾重重,但村里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不仅如此,果子村还接连获得“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广安市文明村”“华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原因何在?
果子村的特色经验,是依法治村。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村民法律素养;依法依规办事,及早化解矛盾纠纷。正因如此,果子村与辖区企业和谐共处,同促华蓥工业发展。
一个村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依法治村的广安实践——始终把建设法治广安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工程来抓,强力推进法治建设,用法治为广安跨越发展护航。
依法治市,是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现实之举,是建设法治广安的基本路径,更是推动广安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谱写中国梦广安篇章的重要保障。
2013年伊始,履新市委书记的侯晓春,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使命:带领全市人民,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广安这座年轻的城市,底子薄、欠发达,同时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严峻考验。矛盾多,任务重,挑战大。
基于对市情的科学判断,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依法治市步伐,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大力实施依法治市工程,推进法治广安建设;坚持在法治轨道内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步入历史最快最好时期;坚持以法治思维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坚持用法治手段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人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四个坚持”背后,法治已成为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生产力,为广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数据可以说明:连续3年,广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名列全川前列。2015年,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进入四川省“千亿俱乐部”。与此同时,广安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成绩荣誉双收。自2011年以来,我市两度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市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A
普法先行。我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学法,进而将法律延伸至全市各地。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在法律常识、法律条款的普及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广安人自觉成为普法宣传员,市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进一步强化推进依法治市,普法必须先行。
“全民守法是基础,领导干部才是关键。”侯晓春认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影响人民群众这个绝大多数。
市委书记、市长主动担当,以上率下。从高规格的工作机构设置可见一斑:2014年2月,市委成立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四大班子分管或联系的领导任副组长。“4+5”工作推进机制随即出炉:市四大班子办公室和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五部门,指导本序列市级部门抓好法治建设,负责督导其垂直系统对口部门的依法治理工作。随即,《广安市依法治市纲要》《广安市2011-2015年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迅速下发到全市各地。
领导干部做表率,首先是带头学法用法。以政府常务会为例。每次会前,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增斌都会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截至目前,已累计学习法律法规近80部。会前集中学法,在我市已成为常态。如今,全市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并严格执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审核、学法用法年度述职评议等制度,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上行则下效。学法用法活动在全市行政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系统推进。我市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集体学习日制度、学法笔记制度、考勤制度、定期考察考核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推行的领导干部及公务员“一月一法一考”制度,被省依法治省办确定为全省依法治理特色亮点工作。
领导干部学法,不是为了成为法律专家,而是敬畏法律,强化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使遵法守法成为自觉。7个由法学专家、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组建的普法讲师团和7个法律服务人才库,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法治教育等提供了师资保障。与此同时,我市依托看守所、强戒所等13个执法执纪场所建立法纪教育基地,组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开展警示教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大大增强。
法律“触角”不仅延伸到机关、企业、单位,还进一步延伸到乡村、学校、社区、寺院。
2016年10月25日一大早,一支由市司法局组建的普法队伍深入邻水县柳塘乡大河坝村开展普法宣传。一系列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法纪常识宣讲,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普法宣传活动经常“上演”。我市找准学法用法切入点,坚持党委牵头总揽,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工作。近五年来,全市330余万人接受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普法教育,法治适龄受教育面达92%,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城镇居民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25392个。
在普法活动中,如何让“法”由枯燥变得生动,让群众更乐于接受?我市着力在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和建设法治文化队伍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市将法治文化和川东曲艺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融合,精心创作了地方方言剧《毒之害》、小品《调解换回合家欢》等一大批法治文艺作品。与此同时,组建了以机关、企事业单位法治工作者为骨干的法治文艺演出小分队23支。今年前10月,全市已开展各类法治文艺演出活动375场。
如今的广安市民,满眼是“法”:翻开《广安日报》,“法治周刊”“以案说法”“依法治市大家谈”等栏目频频亮相,成为身边的法律“课堂”;打开手机电脑,627个普法微博、微信,按照群众法治需求编制普法“菜单”;漫步城市乡间,法治公园、法治广场不时映入眼帘,51个法治文化阵地成为群众身边的乐园。“法”的种子播撒进群众心里,群众学法热情逐步点燃,越来越多群众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长期耳濡目染,广安友谊中学初一五班学生谭晶彧俨然成了“普法达人”。“爸爸,喝酒就不准开车哟,酒驾是违法行为!”“妈妈,打娃儿也属于家暴!”回到家中,谭晶彧总是第一时间和家人分享白天学到的法律常识。
在广安,越来越多的“谭晶彧”自觉成为普法宣传员。这是因为,在法律常识、法律条款的普及过程中,广安市民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进一步强化。
B
有法必依。立法者、执法者与全社会长期不懈共同努力,维护法律权威,越来越多广安人树立起法治信仰,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用法律来维护权益。我市法治建设根基逐渐夯实,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人民是依法治市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使人民发自内心地信仰、崇敬法律,依法治市才有深厚根基。如何使全市人民相信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法治观念的形成,是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实践中逐渐积累的,需要立法者、执法者与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侯晓春强调,依法治市,必须做到立法先行,依法行政,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谋划从顶层设计开始。2014年,我市出台并深入实施《广安市依法治市纲要》,明确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广安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评估标准。法治广安建设沿着这份“施工蓝图”砥砺前行。
2015年5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全票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决议》。决议的出炉,使市委关于依法治市的决策部署经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开启了法治广安建设的新篇章。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同年,市人大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法定权限范围内的地方立法工作,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加快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进程。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必须做到依法行政。”罗增斌指出,要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的现象。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监督制约,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政府对法治建设越来越重视。”市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刘才伟,履职5年多来,对我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感触颇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规范性文件制定等涉及法律事务方面,从决策者到参与者,都会主动找法律顾问。”
早在2011年,市政府就开始聘请法律顾问,作为政府“智囊团”,为政府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招商引资、投资“把关”,引领全省建立和推行聘请法律顾问制度。尤其是这3年,法律顾问参与协助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明显增多,而市政府“智囊团”也由最初的5名扩大至7名。
权力关进了制度和法律的笼子。政府常务会讨论重大事项,政府法制办必须列席会议;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决策层都主动听取政府法制办的意见;规范性文件出台前一定要过合法性审查关……我市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规范用权、公开行权、主动还权、全面督权,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用制度规范、约束、监督、制衡权力,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政府公信力越来越高。
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旨的公正司法,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去年7月,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将车辆年检与处理违法记录进行捆绑执法,前锋区法院依法判决该支队10日内为车主彭先生办理年检业务。案件发生后,交管部门便开始着手清理管理规定中与法律相冲突的内容。2013年以来,我市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1354件,审结1248件。经审理,法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案件90件,同比上升5.6倍。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食品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市人大常委会锁定重点、深入调研,把执法检查的重点与群众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在一次又一次的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职责、抓好非诉行政执行工作“裁执分离”改革、切实提高法律监督水平等工作建议,一批突出问题得以化解,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司法改革。
触摸这五年广安民主政治建设的的脉搏,同样强劲有力。全市食品安全、各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饮用水源安全……紧盯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市政协进行专题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使政府部门明确职责范围,做到依法行政。去年以来,市政协向有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行业管理部门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对各部门依法行政进行监督。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11月1日,邻水县九龙镇补巴桥村村民刘丹寿,第一次用法律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包裹丢失,索赔无果,刘丹寿拨通了村法律顾问的电话。经过法律咨询,他向邻水县工商局九龙工商所投诉,讨回了全部经济损失。
这个寻常镜头表明,全市人民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这意味着,我市法治建设根基逐渐夯实,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C
法治为民。法治广安建设深入推进,广安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各项事业已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法治的护航下,广安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步入了历史发展最快最好时期
法治广安建设深入推进,最终的受益者是470万广安人民。
今年5月,5万余元赔偿款送到了肖某手上。肖某是广安区某地村民。2015年底,肖某被杨某驾驶的电动车撞伤,花去医药费3万余元。尽管交警大队认定,杨某承担事故全责,但他仍怠于出面商议解决事故的赔偿问题。无奈之下,今年2月,肖某找到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肖某已年过八旬,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援助中心立即指派律师,无偿承办此案。律师奔忙了3个多月,最终维护了肖某的合法权益。
除了法律援助,群众身边已密织了一张张法律“保护网”: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依法接访包案,市级领导每周三在市接待中心坐班接访,区市县每天安排1名县级领导干部在县级接访中心坐班接访,实现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建立“6995”智慧乡村联防互助平台,推广网格服务“法律诊所”,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进一步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名法律顾问”制度,畅通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救济渠道……法治,已成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人民维护合法权益的“重武器”。和谐稳定,成为广安最美丽的法治风景。
依法治市氛围日益浓厚,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全市上下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013年开始,我市在法治框架内,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创新实践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形成“6+4+4”14个轮子驱动的立体发展新格局。
如今,广安区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前锋区着力发展轻纺产业、邻水县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武胜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华蓥市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广安经开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枣山园区打造现代物流商贸业、协兴园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全市“一盘棋”发展,广安发展潜力全面释放。
法治广安建设,并不是什么都插手,而是应当在法律范围内,该管的“管得好”,该放的“放到位”,营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10月28日,注册资本近20亿元的四川深广合作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如期在广安经开区挂牌成立。受益于“三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往至少要10天以上才能办理的营业执照,公司工作人员用了不到3个小时。
2012年至今,我市开展了8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建立完善行政权力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让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给权力运行套上“紧箍”,避免行使权力的随意性。如今,我市行政审批项目数量和承诺办结时限为全省最少和最短的市州之一。
万贯法国风情街的项目,便因此享受了在投资、财税、金融等19个方面的政策,而且还按照规定享受了各种收费下限减半执行的政策,减少了上亿元成本。项目负责人王斌,决定追加投资5亿元,在广安再建一个新项目。
同王斌一样,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广安吸引。仅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就引进项目430个,招商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13.1%;到位资金310.5亿元。
招商引资的成功,带来广安发展大提速:连续3年,广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名列全川前列;2015年,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进入四川省“千亿俱乐部”。
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村民感受更为深刻。
自2014年以来,卢山村乡村旅游就持续升温。卢山村在发展的同时也曾遭遇瓶颈:农家乐业主杀价抢客、公共设施被故意损坏等。卢山村的旅游形象一度大打折扣。
“依法治村为我们添了把‘旺火’。”据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文介绍,卢山村着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制定《村规民约》,村民慢慢变成“法律明白人”,自觉履行“约定”,维护旅游形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花落卢山村。法治护航,卢山村土地流转率高达9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
通过法治广安建设,我市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步入公平正义的法治轨道。法治护航,广安已凝聚起不断崛起的力量!法治护航,广安正向全面小康疾速迈进!(□本报记者站 杨天军 孔虹 本报记者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