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通过慈善资金抵扣税收等政策,鼓励富人们多做慈善事业,以此激活企业的慈善基因,涵养企业做慈善的可持续性。
中国慈善联合会今天在京发布《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108.57亿元,较2014年增长66.31亿元,创历史新高。国企与民企捐赠双双上涨。2015年,企业捐赠额达到783.85亿元,约占捐赠总额的七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捐赠的主力军(11月30日《人民日报》)。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接受捐赠破1100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捐赠占总额的七成,表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捐赠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捐赠总额超过亿元的29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接近半数,折射出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加,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感召力不断提高,这显然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从过去多年及去年的慈善榜单中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对中国慈善贡献最大,是这个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集中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飞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抓住机会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家。但是,城市化浪潮以及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逐步显现,也造就了弥合社会裂痕的需求。而这批手握财富且可以自由支配的人,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公益慈善的前沿。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根深蒂固地认为,民营企业家是个缺少道德血液的群体,他们心中只有利润和财富,甚至为此而不择手段,因此他们也缺少社会责任感,更不懂得慈善。事实表明,这是对民营企业家的一种误解。相比民营企业,一些国企,虽然财大气粗,但其捐赠热情和数量并不乐观。尽管他们非常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但是直接捐赠的数量占总体社会捐赠比例却非常少。比如,某国企仅捐赠了100万元,公司却会拿出更多的钱去宣传这个事情。可见,一家企业捐赠的分量有多重,要看捐赠数额与所获得的利润比例,而民营企业捐赠数额所占利润的比例最高。
比如遭遇劝募或索捐,当然,企业在捐赠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捐赠的低调以及热情的降低。因此,为企业广泛进入社会公益领域,创造更加平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和慈善评估机制,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国企,应放低身段,向民企学习如何做慈善,逐步缩小和消除利润与捐赠之间的巨大反差,还利于民,让利于民生。更重要的是,或许应考虑采纳比尔·盖茨的建议,通过以慈善资金抵扣税收等政策,鼓励富人们多做慈善事业,以此激活企业的慈善基因,涵养企业做慈善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