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民日报金台锐评:把审判执行搬到网上
发布时间:2020-02-13 12: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互联网+司法”的新体验不仅大大方便了当事人,减轻了传统司法存在的“诉累”问题,而且用技术手段保障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身在湖北的法官在线主持庭审,北京法院24小时网上立案,江苏南通的被告人在看守所参加视频庭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在关键时期,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司法工作的负面影响,各地法院纷纷将审判执行活动搬到了网上,努力让公平正义不缺席、不迟到。

  各地法院之所以能立案“不打烊”、审案“走云端”、执行“网上见”,得益于近年来各地智慧法院的建设和互联网司法的开展。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杭州、北京、广州设立互联网法院,上海长宁等地设立互联网审判庭……互联网专业化审判机制不断完善。

  以诉讼管辖为例,在传统模式下,当事人要起诉,必须去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立案。这对于传统的家事纠纷、邻里纠纷而言,不成问题。但如今诉讼纠纷种类多、数量大,原被告双方不在一地的情形十分普遍,甚至可能相距千里万里。如果都到被告所在地法院立案、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可能因成本过高导致原告望而却步,违法行为难以通过诉讼受到法律制裁。如今,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开展,异地打官司已经不再是难题。借助互联网,跨域立案在全国中基层法院全面实现,视频庭审、远程出庭已经十分常见。截至去年10月31日,有8万余件案件在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键对键”方式完成了审理。

  “互联网+司法”的新体验不仅大大方便了当事人,减轻了传统司法存在的“诉累”问题,而且用技术手段保障了司法的公平正义。对当事人而言,全部诉讼过程都在网上进行,清晰明了;对法官而言,全部司法活动都自动留痕,责任可查;对社会公众而言,全部生效法律文书都依法公开,便于监督。

  不过,“互联网+司法”的应用在一些地方还不充分不平衡,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着“花架子”等问题。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法院“隔空”审判和执行水平的高下,正是对此前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发展成效的检验。应该抓住这一窗口期,不断用当事人的需求倒逼补齐工作中的短板,让互联网司法这一便民利民的司法改革举措更快更实地在全国推广开去,落地生根,惠及群众。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3日 19 版)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欧亚医院群体犯罪的警示 今日谈:政治体检要精准 人民论坛: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 陈一新: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 有的放矢: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 构建用制度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监督… 评论员观察:用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民时评:加大力度整治货车非法改…
推荐文章
河北2座水电站成为国家绿色小水电… 统计局解读2020年1月份CPI和PPI数… 公安交管部门实行疫情防控车辆人员… 商务部围绕稳外资加强外资企业服务… 邮政、快递企业累计承运防疫物资超… 林草系统全力抗击疫情严管野生动物 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中国电信、中国…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通知要求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