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中青报:考研热不是坏事 但需重视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9-11-05 10:1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伴随着考研报名进行,“考研热”的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从数据来看,考研大军的规模近年来不断壮大,名校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教育部这组数据统计即是最好证明:2017年,国内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了201万人,为当年应届本科毕业大学生人数的52%,2018年考研人数238万,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90万,增幅21.8%。2017年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选择了报考研究生,而今年考研人数又增长了21.8%。而考研机构通过报考人数增长趋势和目前高校报考的情况分析,预测2020年报考人数或可达330万-340万。

  面对考研热,舆论颇有些“不淡定”,有些人认为这是本科毕业生逃避就业、推迟面对社会竞争的手段,也有人认为扎堆考研会稀释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造成“学历通胀”,还有人觉得不少毕业生考研就是为了“镀金”,在学历、履历上“更好看”。

  舆论种种担忧当然不可避免存在,但相比于这些许的“副作用”,考研热整体而言是好事。考研热说明广大毕业生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完成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想向更高的学历与更深层次的知识发起冲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活到老学到老,趁尚未走进社会,还有足够的时间与热情,此时不学更待何时?无论考研、提升学历,是出于对学术研究造诣的追求,抑或为社会招聘、招考门槛提升所倒逼,只要还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付诸实践,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就该被称赞。

  而担心研究生“扩招”导致“学历通胀”的看法,则更是杞人忧天。别看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年攀升,但我们的研究生并不是太多了,相反,在整个人群中的比例仍然是偏低的。国家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竞争,目前我国本科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国家长远发展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而提升研究生人数与比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学历通胀论”之下,读个研究生甚至是名校研究生,也并不必然能保证“人生逆袭”,但这样的一段经历所积累知识的价值,绝不会白费,总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不经意呈现。而每一名报考研究生的人,可以说都是在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当然,在研究生报考、录取、毕业人数均大幅增加的当下,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必要未雨绸缪,需要高度的重视,尤其是随着研究生数量急速增长,其培养质量能否跟得上,值得深思。如今的研究生教育大有本科化趋势,一个导师带数十名研究生已不是稀奇事,研究生不做研究也早成常态。如何确保培养出的研究生符合“出厂”要求,恐怕除了导师要调整外,在大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层面也需要及时的应对举措。

  考研热为全民学习、全民提升了提供了肥沃土壤与人数基础,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到“双达标”,使得考研热能进一步向科研热、学术热、成果热转化,则是需要我们冷思考的。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南方日报:医美行业必须明确医疗性… 南方日报:警惕传销披上区块链马甲 法制日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综… 齐鲁晚报:文物建筑不得直接“亮化… 抓住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大家手…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有益参考(新书…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撑警就是撑香港未来(望海楼)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