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一年时间。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补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块最突出短板,全国人民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人民群众的冷暖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去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叮嘱广东“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为我们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径指引。第六个“扶贫日”来临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聚力“精准”再做实,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高水平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概而言之,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截至2018年底,全省92.88%的相对贫困人口(150万)实现脱贫,8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但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推进,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对贫困人口实施建档立卡、电脑管理,精准施策、靶向疗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将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实现“造血”与“输血”协同;切实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形成脱贫与振兴双轮驱动,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
人心齐,泰山移。设立“扶贫日”的重要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从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9年全省各级共认捐257.36亿元,到各级社会组织和工商企业对口帮扶2000多个贫困村,再到“广东新农人”利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岭南地方特色农产品等,广东已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大格局。这充分说明,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需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继续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引导工作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大力发展消费扶贫,使农民找到产业化的内生动力。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如期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靠的是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靠的是社会各界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创新实施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体制,实施遍访贫困户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全方位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负总责的主体责任。各部门要切实抓好民生兜底保障网建设,健全部门间沟通协作机制,确保不发生因学致贫、因病因养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切实抓好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和作风专项治理工作,提升满意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拔掉千年穷根的梦想将在我们的眼前实现。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拿出愚公之志,找准着力点,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投入接下来的战斗,万众一心夺取广东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广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