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以地方专项债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19 17: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改革促调控,调控更有效;以调控助改革,改革更有力。改革与调控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划清政策的边界,把改革与调控统一到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上来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有效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作用,支持做好专项债券有关工作。连日来,各方对此高度关注,市场反应非常积极。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6月14日至24日,中国工商银行将于海南、上海、广东、广西等试点省区市开售柜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涵盖收费公路、土地储备项目等。应当看到,地方专项债在当前的“六稳”基调下,是主动出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振兴实体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形象地说,相对于那种不规范的举债融资,这次改革是为地方专项债“开大、开好前门”,是宏观调控中典型的逆周期调节措施。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报告,再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6%和2.7%,并警告“面临重大下行风险”。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不仅要做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的“减法”,还要做好保障重大项目、服务实体经济的“加法”。按通知要求,一方面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综合施策进一步支持稳定增加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要协同配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可以预见,相关政策落地后在经济总量上将会有效地稳增长,在结构上将会有力地补短板,能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问题。

  “开大”更要“开好”的要求表明,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是调控的任务,更是改革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密切配合,越来越成为调控的手段和保障。无论是“六稳”还是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都必须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既要“开大前门”,又要“严堵后门”。具体讲,一是要严格问责、终身追责,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谁举债谁负责、谁融资谁负责”;二是要精准聚焦、精准施策,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决不能“跑冒滴漏”,决不能让“土地财政”死灰复燃;三是要疏堵结合、防控风险,从严设定条件,避免脱实向虚,避免“半拉子”工程,不得过度融资,决不能“大水漫灌”,决不能重回片面依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上。

  以改革促调控,调控更有效;以调控助改革,改革更有力。比如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与对地方加快使用进度、“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指令不同,要求的是“按照商业化原则自主决策”,这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找市长”还是“找市场”的关系。再比如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既要压实政府责任、“闭环”管理,又要设定合规、免责的边界。历史告诫我们,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在基层建设项目上越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规范问题。所以,改革与调控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关键在把握好“度”、划清政策的边界,把地方专项债的发行与使用、监管,切实地统一到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上来。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改革开放40多年来,累积的物质财富奠定了我们无惧困难的信心,积蓄的调控经验筑牢了我们无畏挑战的底气,迸发的改革精神激发了我们无往不胜的动力。更要看到,去年中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只有3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开好地方债的便利之门,防控好隐性债务的可能膨胀,把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和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协同配合好,我们定能保质保量贯彻好通知要求,努力让专项债券助益实体经济,推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周人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9日 05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南方日报:医美行业必须明确医疗性… 南方日报:警惕传销披上区块链马甲 法制日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综… 齐鲁晚报:文物建筑不得直接“亮化… 抓住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大家手…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有益参考(新书…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撑警就是撑香港未来(望海楼)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