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讯 记者吴晓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沿线国家法律体制复杂多样的特点也逐渐突显。培养“一带一路”语境下的法治人才,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强的法治人才保障,成为了我国法学教育的重要议题。
9月9日,中华司法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第二届中华司法研究高峰论坛在重庆开幕。当天下午的专题讨论中,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付子堂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分类”的发言。
发言中,付子堂将目前“一带一路”战略中法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三个短板:一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中,尽管我国在技术发展上有优势,但在法学、管理和外贸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它涉及到的法律十分复杂,而大陆对东南亚各国法律的研究又是非常缺乏的;三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尽管存在有效的途径,但在我国维护自己的利益时还是经常处于被动位置。
要补足这三大短板,付子堂认为,应当在法治的基础上对法治人才培养进行丰富和细化。他说:“我们十年前在内蒙古法律专业会议上就给法学专业亮了红牌;在整个国家社会里,真正合适的、能够用上的法律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他提出,要对“一带一路”战略中法治人才的培养进行分类设计。不止是“一带一路”战略,付子堂表示,分类设计不足是我国在法治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付子堂进一步谈到,大陆有将近700所的开设法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法治人才培养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挖掘最有能力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他同时建议在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优势和重点方向。
付子堂还表示,法学教育要注重“一带一路”专业法治人才的培养。他说,“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中需要熟悉东南亚地方的法治人才,西南政法大学与之呼应地非常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
“西南政法大学被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确定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首先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法律人。”付子堂讲到。此外,他还介绍,西南政法大学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学校律师校友联谊会合作,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多次举办“中国大法官讲坛”、“中国大检察官讲坛”,研讨法治实践中的前沿热点。
付子堂同时在发言中表示,欢迎与会人员到坐落在此次会议召开地的西南政法大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