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战史馆内陈列着几枚爆破筒的残片,它们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却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们静静地躺在这里,向我们讲述着73年前,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将自己年轻炙热的生命献给新中国解放事业的感人故事。
那是1948年的秋天,解放战争中,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战略性决战——辽沈战役拉开帷幕,遵照党中央制定的“攻锦打援”战略部署,东北野战军千里奔袭北宁线,直取东北咽喉要地锦州。10月14日上午10点,东北野战军万炮齐发,向锦州发起了总攻。一个小时的炮火急袭过后,在城西北方向担任尖刀连突击任务的2纵16团8连的战士们像猛虎一般跃出战壕,杀向国民党军阵地,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然而,当冲到第二道防御工事的时候,铁路桥路基下的地堡突然开火,两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把突击部队全部笼罩在火网之下。战士们硬冲了几次都被压了回来,伤亡越来越大。这时,大部队冲锋号已经吹响,后续部队像山洪爆发般冲了过来。排长靳文清连续组织了几次爆破都没有成功,再这样下去,每拖延一分钟都意味着更大的牺牲,甚至影响整个战斗。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共产党员梁士英主动请战,他甩掉棉衣,别上两颗手榴弹,抓起一根爆破筒,紧贴着路基,飞快向前跃进。只见他一会儿匍匐,一会儿左右跳跃,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快要接近地堡时,梁士英甩出了两颗手榴弹,趁着烟雾,冲到了地堡旁的火力盲区。他快速拉开导火索,将爆破筒塞进枪眼,刚要转身离开,却发现爆破筒被推了出来,在地上冒着白烟。梁士英毫不犹豫地抓起爆破筒再次塞了进去,刚一松手又被推出一尺多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梁士英大喊一声,用身体死死顶住爆破筒……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地堡被炸得粉碎,梁士英用自己的身躯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也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战友们高喊着“为梁士英报仇”,争先恐后地冲进市区,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守敌,解放了锦州城。战后,师党委追认梁士英为特等功臣,并追记大功3次。为纪念他的付出,锦州人民将他舍身炸地堡的这条街命名为“士英街”。
从拉燃导火索,到爆破筒爆炸,只有大概7秒钟的时间。在这7秒钟里,共产党员梁士英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有的只是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人民必胜的信念。今天,这几枚爆破筒的残片,成为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见证,它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也将指引一代代后来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奋勇向前!(作者:辽宁省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来源:《中国纪检监察》202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