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27日电(永志)27日城中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消息,去年以来该中心结合实际,积极履行法律服务职能,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是应援尽援,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城中区已设立2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基本形成了区、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的三级网络;落实律师值班制度,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去年共受理援助法律案件247件(其中民事案件65件、刑事案件82件),其中成功援助14宗因拖欠农民工劳务费而引发的群体性劳务纠纷,为农民工成功讨薪60余万元。
二是合理安排,用心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61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依托“邻里牵手”微信群,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整合资源,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主动创新,联系法检两院做好诉前调解及认罪认罚工作,完善案件流转、调裁对接工作机制,做到简案快审;协调辖区优秀律师进行认罪认罚见证,实现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全覆盖,确保犯罪嫌疑人签署具结书时的自愿合法,同时也节约了司法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律师作用。
四是利用专业优势,发扬志愿精神。组织成立了以优秀律师、志愿者为主的14支专业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稳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便民化服务。
五是聚焦需求导向,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运用公共法律服务亭、公共法律机器人等服务产品,使民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自助式法律服务。依托省司法厅项目,在中心广场设置自助法律服务亭,为民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
今后,城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继续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目标,以主动创新的精神和多措并举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为民众提供多形式、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服务。(完)